今年1月至4月,省屬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2244億元、利潤總額130.7億元,同比降幅分別較一季度收窄6.5和15.1個百分點,總體穩住了發展基本盤——
生產經營快速回升總體穩住發展基本盤
“一季度,省屬企業生產經營既受到疫情的重大沖擊,也受到市場、價格、成本等多重因素以及政策性減利的影響,因此出現效益下滑。 ”省國資委監事會主席、新聞發言人董亞慶說,“我們認為效益下降也是做好疫情防控必須承受的代價,值得付出。 ”
今年以來,各省屬企業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推動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付出了更多努力,保持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態勢。一季度,28戶省屬企業中,10戶企業營業收入逆勢上揚;企業總體保持了較高的盈利水平,成本費用利潤率達到4.8%,高于全國地方國有企業4.2個百分點。
從經營運行過程看,省屬企業生產經營呈現前低后高、快速回升態勢。 3月,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4.5億元,環比增長141.2%,27戶企業營業收入均實現環比增長;實現利潤總額35.3億元,超過1月至2月總和,環比增長507.6%,21戶企業實現盈利;工業企業總產值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3月下旬起,海螺集團、皖北煤電集團、叉車集團、皖維集團等企業日產能利用率達到或超過100%,實現滿產超產。 4月,省屬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725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利潤總額58.5億元,加回省交控集團減免的通行費,同比增長18.2%;納入調度的14戶工業企業省內工業總產值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6.7%。
加快推動滿產超產發揮經濟“穩定器”作用
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省屬企業積極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帶頭復工復產、推動達產滿產超產。2月15日,28戶省屬企業集團公司全部實現復工復產;2月29日,11戶省屬工業企業所屬省內226家工業生產型企業全部復工復產;3月18日,省屬企業362家二級企業全部復工復產。在此基礎上,省屬企業加快推動滿產超產,銅陵有色集團、馬鋼集團、淮北礦業集團、省能源集團等6戶企業超過或達到去年水平。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省國資委支持皖維集團與民營企業合作增產防疫物資,為省屬企業提供口罩209萬只,消毒液3050升,防護服2200套;從業績考核、工資分配、科研投入、項目建設、資金支持等方面出臺12條措施,支持省屬企業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省屬企業將充分發揮在產業鏈中的牽引帶動作用,全力達產、滿產和超產,有針對性地補鏈強鏈,暢通經濟循環,幫助協作配套企業和關聯企業全面復蘇,促進社會就業。 ”董亞慶說。
當前,省國資委和省屬企業圍繞“六穩”“六保”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國民經濟穩定器作用。在目標任務方面,壓緊壓實省屬企業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預算目標,加大市場開拓、項目建設、降本增效、資本運作以及清欠民營企業賬款力度,確保二季度經營指標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在統籌推進“抗疫情穩增長促發展”方面,制定實施“保省屬企業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作方案,建立問題、舉措、責任、時限“四個清單”,實行清單管理,抓好落地落實。
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面對疫情帶來的沖擊,我省對“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國資系統也積極行動起來,抓在建項目建設,全力推動省屬企業404個續建項目和946個新建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抓重點項目,大力推進海螺集團智能礦山等對傳統制造業起示范作用的轉型升級項目建設,加緊“建設大而強新馬鋼”項目等具有全局影響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抓創新項目,加快實施省屬企業20項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清單,加快推進113項“高新基”重點創新示范項目建設;抓央企合作項目,緊盯省政府下達的“四個2000億”年度目標,力爭形成更多的合作成果。同時,我省還圍繞新基建、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謀劃一批新的重點項目,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國資國企改革領域,我省國企改革三年實施方案正在制定中。具體來看,今年我省將選擇1至2家具備條件的省屬企業,推進集團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推進合肥新橋機場產權多元化改革;加快推進淮南礦業集團整體上市以及華塑股份、國元農保、城建總院、皖墾種業等子公司首發上市;開展“三項制度改革專項行動”,加大市場化薪酬改革和用人用工改革力度;制定規范董事會建設實施方案,完成10戶以上省屬企業規范董事會建設,推動規范董事會建設全覆蓋。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將咬定全年目標不動搖,加大重點工作力度,更好發揮省屬企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頂梁柱作用。 ”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陳方說。(記者 田婷)
原標題:疫情沖擊下省屬企業是怎么干的?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