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埃及開羅進行的2022年射擊(步手槍)世錦賽中,代表中國隊出戰青年組比賽的安徽17歲小將姚千尋和隊友羅紫照、馮思璇發揮出色,攜手在女子25米手槍團體決賽中以16∶4擊敗韓國女隊,奪得金牌。10月17日,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上姚千尋的母親和啟蒙教練,講述這位安徽射擊小將的成長故事。
中間右一為姚千尋。(受訪者供圖)
姚千尋今年17歲,來自安徽蕪湖。2019年,14歲的姚千尋首次參加全國大賽,收獲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女子10米氣手槍團體金牌和個人銅牌。2021年5月,姚千尋與隊友胡凱獲全國射擊錦標賽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冠軍。2021年9月,姚千尋獲得第十四屆全運會女子25米運動手槍銀牌。
有靈性,對自己要求高
2016年底,11歲的姚千尋因為在當年蕪湖市陽光體育運動會射擊比賽項目中的表現,被蕪湖市青少年體育學校射擊教練莊翼選中,開始了她的射擊生涯。
“那次比賽過程中,這個小孩給我的感覺是有靈性,身體的協調性很好,對射擊的感覺不錯。”10月17日,莊翼向大皖新聞記者回憶稱,當時他選了不止姚千尋一個人,但是最后堅持下來的只有她一人。
在蕪湖市青少年體育學校訓練,姚千尋都是利用周六周日或者其他節假日時間,這樣不耽誤學習文化課。“訓練時間是每天上午9點到11點,下午2點半到5點半。寒來暑往,她幾乎沒有請假。”莊翼告訴大皖新聞記者,每次他講的內容,姚千尋會自己去想,去領悟,然后反復的訓練,“射擊槍一支2斤多重,有的小孩舉槍預習累了就會歇一歇,但是她休息間歇短,舉槍練習次數比其他小孩多。”
姚千尋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運動員。莊翼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記得2018年的一次省級射擊錦標賽,姚千尋獲得冠軍,“但是比賽結束后她跑到我辦公室哭了,我問她為什么哭,她說沒有打到預想的環數,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好。”
2019年,姚千尋通過選拔進入了安徽省射擊隊,2022年入選中國國家射擊隊。作為姚千尋的啟蒙教練,雖然現在他不帶姚千尋訓練,但是這些年兩人之間并沒有斷開聯系。“平時我們聊訓練和比賽方面的事情,有時候她比賽成績不理想,我也會開導她。”
生活獨立,自理能力很強
作為家里的獨生子女,姚千尋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溺愛她。相反,在母親陶女士看來,姚千尋從小在生活中比較獨立,自理能力很強,“以前我們帶她出去旅游,她自己的行李都是自己管,不用我們替她收拾。”
“我們家是比較開放式的教育,她喜歡我們就支持。”10月17日,陶女士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在學習射擊之前,姚千尋還學習過電子琴、跆拳道等。陶女士說,當初選擇射擊的時候,女兒說覺得比較有意思,想繼續訓練下去,作為父母,她們支持女兒自己的想法。
姚千尋剛開始從蕪湖到合肥,在安徽省射擊隊參加訓練時,陶女士和丈夫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去看看女兒。“在外面要聽教練的話,不要貪玩,訓練的時候能吃得下苦。”陶女士說,作為父母,雖然知道女兒訓練辛苦,但是不會在后面給她打退堂鼓,更多的是鼓勵她堅持走下去。
“運動員吃的苦是別人看不到的。”陶女士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這幾年女兒在外參加訓練和比賽,已經有三年的春節沒有回家,最近一次回家還是去年的9月。“有時候她也會和我們說訓練很苦,但是她說只要她喜歡都會堅持下去的。”
不想給壓力,希望女兒穩扎穩打
“每次她獲得獎牌和證書都會帶回來給我們看看,現在這些獎牌和證書都放在她的房間里。”陶女士說,雖然女兒這幾年很少回家,但是她會記得父母的生日,在當天給父母發紅包,“有一次她在太原參加比賽的時候,還想著給她爸爸帶禮物,后來她就帶了當地的汾酒,現在經常給我買護膚品寄回家,上次參加全運會她就說要把吉祥物作為禮物帶給我。”
這次2022年射擊(步手槍)世錦賽,陶女士和丈夫也都在場外通過手機關注著女兒的比賽情況。知道女兒獲得團體賽冠軍的時候,夫妻兩并沒有第一時間去找女兒聊天,“因為她后面還有比賽,不能在這個時候打擾她。” 陶女士說。
陶女士說,身邊很多人都夸贊女兒,但是作為父母,她希望女兒可以穩扎穩打,她怕過高的期望會給女兒帶來壓力,“不要過于計較一場比賽的得失,把自己的基礎打牢,經驗的積累是重要的,這樣才能做到厚積薄發。”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