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子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張德傳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時深切指出:“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殷殷期望扣人心弦,字字箴言催人奮進。作為一名革命老區黨員干部,我們唯有浸漬優秀傳統、賡續紅色血脈,銘記歷史、繼承傳統,干在當下、立足長遠,走好“扎根”“破土”“抽穗”“育苗”每一步,方能在新時代鄉村事業道路上行穩致遠。
牢記囑托勇于“扎根”,我們要有“如履薄冰”的勇氣。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我們青年:“廣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立足當前鄉村一線工作,正值開啟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交匯攻堅期,鄉村治理、民生福祉等重點工作任重道遠,經濟發展、安全穩定等關鍵領域事關全局。對此我們要勇于扎根一線、甘愿下沉一線,從鄉村實踐中探尋路徑、厚植情懷、淬煉成長。結合實際工作,發揚“三嚴三實”作風,積極踐行“三三制”工作法,做到目光往里移、身子往下傾、腳步往深處邁、心思往實處想,堅定不移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做到對標對表、真心真情、真抓實干,根植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將殷殷囑托轉化為無堅不摧的動力。
革故鼎新敢于“破土”,我們要有“如臨深淵”的銳氣。節點決定起點,開局關系全局。干事創業、拉高標桿勢在必行;推動發展、敢于破題至關重要。決戰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我們要把人民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對群眾的期盼真正做到目光所至看到問題、耳聽范圍想到問題、所思所想直面問題、所作所為解決問題,讓改革發展的成果真正惠及老百姓,不斷提升為民辦實事的“溫度”“厚度”“力度”。面對基層工作任務,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改革與發展并重。我們最主要的精力就是與群眾共敘家常、共謀發展,最中心的任務就是把群眾的“農家事”辦好辦實,最大的梗阻就是打破思維固化。當前,群眾百姓對農村土地改革、產業轉型升級、教育醫療保障、精神文化需求等美好生活向往愈顯高質量、高標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決答好鄉村振興“必答題”、經濟發展“綜合題”、安全穩定的“保障題”和服務民生“附加題”,敢于打破固化思維、善于汲取優秀經驗、革故鼎新勇于“破題”,培植“臨淵”不亂勇往直前的銳氣,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賡續血脈勤于“抽穗”,我們要有“如數家珍”的志氣。“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回首崢嶸歲月,老區金寨10萬多英雄兒女為國捐軀、10萬多畝良田沉入水底、10萬多群眾移居深山,生動地詮釋了“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的大別山精神。奮斗今朝今夕,我們定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和衷共濟、務實拼搏,滿懷信心、乘勢而上。奮楫新發展階段,“長三角一體化”“合六同城化”等區域發展戰略全面實施,爭當“七個示范”縣域目標提速并進,“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定位對我們基層干部釋放了強烈的奮力趕超、感恩奮進的信號。“初學乍練”時,我們要樹立“錙銖必較”的工作態度,全方位領會和學習經濟發展、“雙招雙引”、市場邏輯等新的發展要素本領;“初窺門徑”時,我們要涵養“冰凍三尺”的工作能力,主動學習新理念、對接新要素、承接新任務、干出新樣子;“略有小成”時,我們更要提煉“刀快竹解”的工作方法,探尋創新共建、協調共進、綠色共保、開放共贏、民生共享的基本法則,乘改革之東風、集要素如“家珍”,全面融入綠色振興趕超、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固本強基善于“育苗”,我們要有“如沐春風”的朝氣。“風起青萍之末,浪成微瀾之間。”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生逢偉大時代,我們青年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必須練好內功、提升修養,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培育“八項本領”、鑄就“七種能力”,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不辜負組織期望和培養。黨的二十大號召我們,要守正創新、勇毅前行。作為革命老區黨員干部,我們更要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干在實處。要在謀篇上“守正”不渝,堅定一顆紅心不動搖,爭做“春起之苗”,盡顯朝氣、銳氣,飽含干勁、韌勁,修好忠誠信仰之課,念好基層實踐之書,譜好擔當為民之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真正做到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真真切切為家人操心、為家事出力。要在布局上“創新”不止,將創新熱情與求實精神深度融合,把新發展理念與鄉村工作有機結合,真正做到領異標新、登高借梯、乘風破浪,把服務縣域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落實銜接政策作為基本要求,把產業綠色振興作為關鍵抓手,把促進群眾福祉作為根本導向,從心坎上把濃濃的“農家氣”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底氣”,不許空頭愿、不講官僚話、不做形象事,“春風”化雨、玉汝于成,用真抓實干干出新時代鄉村事業新樣子,奮力開創綠色振興趕超發展新局面。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