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石鄉黨委副書記 黃開勝
在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標簽里,一定有“艱苦奮斗”四個字。憑著這四個字,我們越過了多少關山險阻,創造了多少人間奇跡。艱苦奮斗,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塔臺,照亮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10月28日,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隊到陜西延安、河南安陽考察,并再次來到紅旗渠,發出“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的號召。沿著總書記的足跡,11月2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也集體來到紅旗渠,重溫當年的崢嶸歲月。中央和省委領導的兩次集體行動,無不昭示一個道理,我們必須永遠弘揚好紅旗渠精神,傳承好紅色基因,將“艱苦奮斗”這個銘牌擦得更亮。
艱苦奮斗永遠是我們的傳家寶
“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這是黨的領袖們做過多次強調的一句話。實際上,上溯中華五千年,艱苦奮斗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撥開歷史云煙,我們的先祖們在艱苦奮斗中朝我們走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描述的是艱苦奮斗的場景;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立下的是艱苦奮斗的誓言;臥薪嘗膽、聞雞起舞,樹立的是艱苦奮斗的榜樣。我們生活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自然并沒有給我們過多恩賜,災荒饑餓一直伴隨左右,“寡”與“不均”常常導致戰亂紛爭。是永不服輸的倔強,樹起了我們人定勝天的信仰,是自強不息的信條,成就了民族的脾氣和秉性。當我們歌頌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品格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這個民族經歷過多少艱苦奮斗的歷程。
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中國共產黨人手中。同樣地,艱苦奮斗精神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不斷發揚光大。我們經歷了舉世聞名的長征,雪山草地考驗了我們頑強不屈的生命力;我們經歷了艱苦卓絕的8年抗戰,窯洞燈火點亮了一個個嶄新黎明;我們經歷了建國后無數的國際封鎖,最終靠自力更生搞出了自己的兩彈一星;我們經歷了四十余年改革開放,終于攀上了“世界第二”的發展高峰。
而今,我們進入了新時代,邁上了新征程,中央和省委也再次發出了艱苦奮斗的號令。行百里者半九十。雖然我們過去已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我們并沒有奢侈的資本,更沒有躺平的理由。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鼓起艱苦奮斗的斗志。中國式現代化固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要走向世界、 說服世界,還需要下更大功夫。制度競爭、文明沖突,都是我們面臨的嚴峻局面。沖破阻隔,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關,更是我們要解決的現實考題。“中國人民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捍衛自身核心利益的意志堅定不移。祭起“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利器,必然會鎮妖斬魔、一往無前。
面對第二個百年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夯實艱苦奮斗的底氣。“黨用偉大奮斗創造了百年偉業,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擲地有聲。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我們既然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小康這個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我們當然也會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艱苦奮斗,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新時代干部必須用艱苦奮斗精神武裝自己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艱苦奮斗首先要保持“思想艱苦”。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艱苦,要勇于奔赴脫貧攻堅基層一線,充分發揮“吃苦耐勞”品德,拋棄一身“官氣”,承接一身“正氣”,走入基層,融入群眾中去,傾聽民聲,為民服務。要牢牢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時刻提醒自己是“人民公仆”的身份,善于從群眾實踐中吸收營養和智慧,時刻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思考和解決問題,站穩人民立場,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無論社會怎樣發展,時代如何變遷,國家和人民始終都需要有艱苦奮斗精神的好干部。基層干部要敢于吃苦,躊躇滿志能干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堅持把黨的群眾路線延伸到田間地頭,走鄉間小路、住農家土炕、吃農家飯菜是工作常態,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從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捕捉民意,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動真情、辦實事、解難題,跟老百姓成了知心朋友。身在基層一線,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工作,真正做到沉到下面,讓面對面代替“鍵對鍵”,做到“身入”“心入”。事實證明,干部沉下去,拉近的是感情,轉變的是作風,凝聚的是黨群合力。
立足崗位爭做艱苦奮斗的榜樣
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無論在哪一個崗位上,都要把奮發有為作為自己的首要責任。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滿、不能懈怠、不能停滯,要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勤奮工作,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道路上存在的問題。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我參加工作已整整八年,先后工作過兩個鄉鎮,分管過基層黨建、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美麗鄉村建設、平安建設、信訪維穩、掃黑除惡斗爭等工作,這些經歷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己,讓我也獲得過一些榮譽。但金杯銀杯都不如群眾的好口碑,所以我還會一邊工作一邊總結,時刻鞭策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努力在基層的舞臺上書寫奮斗的篇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當我們凝視艱苦奮斗這面大旗的時候,心里應該涌動更多的豪情、更強的斗志、更大的膽氣。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當然要帶頭奮斗,才會極大激發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攻堅克難的合力。我們要發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創新發展的拓荒牛精神、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做出自己的貢獻。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