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溪鎮黨委副書記 徐昶
黨的二十大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守正創新、勇毅前行。大會閉幕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赴陜西延安、河南安陽考察,重溫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號召全黨同志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革命、建設的崢嶸歲月里,皖西大地誕生了大別山精神、淠史杭精神,成為老區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韌不拔和堅貞不屈。在敵我力量懸殊的背景下,共產黨人放手發動群眾,靈活開展游擊戰、運動戰、殲滅戰,為戰爭勝利積蓄力量,八年抗戰、四年解放戰爭驚天地泣鬼神。不說戰爭,就是一件普通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堅大多能夠較好地完成,但長期地艱苦工作并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十多年的戰爭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但在時刻身處槍林彈雨的人們中間,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唯有擁有超強意志力和戰斗力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民才能夠巋然不動,堅強如鋼。在迎來徹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國民黨統治即將瓦解、新中國即將誕生勝利曙光的前夜,共產黨人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勝利面前平靜如水,旗幟鮮明地提出“兩個務必”。在白色恐怖和極其困難的環境條件下,大別山軍民堅守信念,百折不撓,胸懷全局,團結奮進,使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孕育形成了“大別山精神”,它同偉大建黨精神、延安精神一脈相承,在革命戰爭年代匯聚起同仇敵愾、英勇斗爭的磅礴偉力。
在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建設年代,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的自力更生和犧牲奉獻。勤勞勇敢的30萬林州人民,苦戰10個春秋,僅靠著一把錘、一只鏟、一雙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勤勞勇敢的皖西人民在長達14年的建設歲月中,自帶工具、自備口糧,用十字鎬、獨輪車等簡單工具,肩挑手抬,修成了橫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淠史杭灌區工程。由此誕生的紅旗渠精神和淠史杭精神深刻詮釋了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勇氣概。人無精神不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好偉大建黨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淠史杭精神是終身必修課,我們要用理論武裝頭腦、以精神固本修身,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本色不改、初心如故。
用對黨忠誠觀照自身“黨性成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共產黨員要對黨絕對忠誠。他強調,“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在對革命精神的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對黨忠誠就是深入到骨髓里的心系黨的前途命運的理想信念。在任何境況下,革命先賢都能始終憂慮黨的未來,在沉默中沉淀自身,厚積薄發。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工作不僅要停留在完成任務上,也要思考自身是否做到在黨憂黨,為黨分憂。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奮斗路上,依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和挑戰,只有做到初心不改、對黨忠誠,才能堅定信念,把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用為民服務擦亮自身“信念底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鏗鏘有力。一個人能面對多大的打擊,承受多大的委屈,與他信念堅定的程度成正比,也決定著這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在黨的事業曲折前進過程中,許多黨的高級領導干部雖然受到錯誤排擠和打壓,卻不辱使命,將自身置身事外,始終關心著國家和人民的前途命運。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要時刻問自己有沒有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理想信念和擔當,要訓練在一切工作中保有堅韌不拔意志品質的習慣,現在已沒有烈火燒身紋絲不動的慘烈,但干好本職工作這樣的堅定信念一點也不能少。
用學思踐悟堅定自身“做人原色”。在風雨如晦的革命年代,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清時局和未來,挫折、痛苦和犧牲已經使很多人退卻甚至變質,革命先賢們是當局者但比旁觀者站得更高、看得更清,所以風愈大而更穩,浪愈急而更靜。人生潮起潮落,但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的人,必定有著宏大的辯證觀和深邃的歷史觀。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面對人生和工作中的挫折,要時時反省自己,追思革命先烈,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勇于接受工作和學習中的任何挑戰,氣定神閑,勤勉務實,放眼長遠,堅持本色不改,愛惜自己“原來的樣子”,在工作方法上持續優化,在行為方式上加以完善。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鑄就新的偉大事業。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在艱難困苦中創造的偉大精神萬古長青,100年來,他們投身拯救民族于水火的革命斗爭和開創幸福生活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中,不怕犧牲,英勇無畏,他們無愧于那個時代,他們是民族英雄!100年后的今天,傳承偉大精神責無旁貸地落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我們能否永葆本色,繼往開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上不辱使命,答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