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市邱村鎮中心小學校長 郭志啟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治國理政教育方略,讓我心潮澎湃。黨的二十大報告為當下教育指出清晰的目標、任務與實踐。簡而括之,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培養人——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為誰培養人——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
方向明則心里亮、方向正則步履實。作為基層教育管理工作者,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讓我更加堅定了辦學理念上的思考與踐行,也更加堅定了終身從教的信心與決心。
近來,我再次梳理了學校辦學規劃、理念、目標、“一訓三風”、師生德育養成等,深刻意識到有些需要加以提升,有些需要更新發展方向,但根植于校園的“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教師專業化成長、有利于學校可持續發展辦學思想和打造切合我校實際的“樸實”教育,則需要更加深入扎實地推進。這是我們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具體校情,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踐行的抓手。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時時反思我們是誰?是公民,是在黨領導下政府設立的基層辦學機構并充分保障我們相關權益下的在職教師。只有認清自己的身份,才會在思想上、行動上嚴格執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搞清楚為誰教?我們已然受聘教師這份職業,就自愿加入了黨的教育事業,就應當努力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黨要求我們教出什么樣的學生? 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弄明白怎么教?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言傳身教,學而時習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等優秀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傳承弘揚、創新發展。黨在新的育人方法上也適時提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我們應當貫徹落實,時時以“四有”好老師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標準要求自己。
缺乏智慧的基礎教育等于沒有教育。基礎教育“不可早出人才 快出人才”——我恒信之。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我踐行之。三寸粉筆、 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我篤行之。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