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第一中學高三團總支負責人 馮婷婷
巍巍太行山,浩浩天河水,紅旗渠就是紀念碑,刻下敢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豪氣;綿延大別山,湯湯江河水,淠史杭就是新傳奇,凝聚著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的堅定信仰。
10月16日,我懷著激動的心情,通過直播觀看了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盛況,聆聽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10月28日帶著學習的心,目光追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紅旗渠考察時的講話。懷著敬意我來到家鄉(xiāng)金寨縣烈士陵園,站在高山之巔,緬懷先烈,腦海里激蕩著一幕幕、一聲聲,讓我熱血沸騰。
撥開歷史暮靄,八百里太行一路向南,林縣人民,多少壯志,于懸崖峭壁之上造就宏大水利工程;回眸歲月煙云,綿延千里的大別山深處,皖西兒女,自力更生,于千里貧瘠之地澆灌希望,于長江淮水之上完成偉大工程。
馮婷婷在批改作業(yè)
紅旗颯颯迎風展 賡續(xù)精神照我行
感悟紅旗渠精神,在重溫歷史中立根鑄魂,在傳承與學習中感受蓬勃的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紅旗渠紀念館時,鏗鏘有力的話猶在耳畔,“社會主義是拼出來、干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憶往昔10萬林縣兒女,10年的艱難歲月,風餐露宿,自力更生,堅定著“引漳入林”的豪情壯志。
林縣曾經(jīng)山嶺起伏,貧窮落后。條件的艱苦卻擋不住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高山為我放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他們以高昂的斗志譜寫歷史奇跡,終是建成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紅旗渠就是紀念碑,記載了林縣人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英雄氣概”。時至今日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依舊是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xiàn),歷久彌新,這一精神穿過歷史的塵煙,如同皓月,熠熠生輝。
天河浩浩立雄奇 感悟精神弘理想
感悟淠史杭精神,在學思踐悟中凝聚力量,在繼承與弘揚中感悟堅定的信仰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diào),“全力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yè)發(fā)展新天地”。回首歷史,在毛澤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下,飽受旱澇之苦的皖西人民懷著頑強斗志,誓要完成人間奇跡——淠史杭工程。
皖西兒女弘揚自力更生、敢想敢干的精神,僅在施工前期,群眾就自籌石料14萬立方米、園竹65萬公斤;革命老區(qū)金寨更是在灌區(qū)整個建設過程中,淹沒10萬良田,移居10萬群眾,老區(qū)人民無怨無悔,奉獻著自己的力量。淠史杭工程也正是皖西人民筑夢、追夢、圓夢的生動寫照。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皖西地區(qū)紅色歷史濃厚,強調(diào)淠史杭精神的當下意義。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掩不去的是這“自力更生、頑強拼搏、犧牲奉獻、科學求實”的淠史杭精神,永不過時,如同烈陽,光芒萬丈。
初心如炬引征程 永葆奮斗創(chuàng)新章
“崇尚英雄才能產(chǎn)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黨帶領著人民穿過硝煙,走過苦難,走向如今的繁榮昌盛。這些英雄匯成光,匯成火,匯成撼天動地的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淠史杭精神......這些精神以奮斗為底色,以圍繞黨的領導為中心,如同明月,在往昔烽火連天的戰(zhàn)場上,撥云現(xiàn)月顯華光;在今朝盛世繁華的大道上,灑下彩月彰盛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diào),“我們要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自豪,也懂得肩上的使命。我要在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崗位上,讓這些熠熠生輝的精神走進學生們的心,讓他們懂得傳承的意義;我要在日常的點滴教學中,引導青年學子深刻理解先輩精神,堅定不移跟黨走,以奮斗為青春的底色,繪得中國少年風華圖。
“黨用偉大奮斗創(chuàng)造了百年偉業(yè),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chuàng)造新的偉業(yè)”。掩卷沉思,不忘初心,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踔厲奮發(fā),繼往開來,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更好的時代。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