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滁州市瑯琊區委書記 呂世婷
采訪實錄《習近平在正定》全面、生動、真實還原了習近平同志任正定縣委副書記和書記的那段崢嶸歲月,也展現出了青年時代的習近平同志具有的“六種特質”,這對于年輕干部做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發意義。
一、始終堅持對黨忠誠
對年輕干部而言,對黨忠誠是根本。對黨忠誠體現在“知行合一”,只有將對黨忠誠融入血脈、注入靈魂、融入實踐,才能為推動事業凝聚舉旗定向的磅礴偉力。改革開放初期,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全縣大力開展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教育,斬釘截鐵地提出,共產黨人要有鮮明的立場,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必須要鮮明,特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要明朗,政治上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體現了年輕干部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二、始終堅持善政為民
年輕干部都能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不能僅憑同情心甚至一腔熱血,而是要以清醒的頭腦去想辦法、做工作。習近平同志在正定時,始終站在為人民謀幸福的立場上,勤于思考,善于謀劃。當中央廣播電視臺計劃在正定縣搭建榮國府假景,習近平同志看得十分長遠,認為“假景經不起風吹雨打,拍完戲一拆了之,不能給正定留下什么”。提出應該把榮國府建成永久建筑,為正定縣留下一處永久性的旅游景點。面對重重困難,習近平同志耐心做干部思想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協調溝通,最終順利建成榮國府,開放當年門票收入達221萬元,旅游總收入1768萬元,創下了旅游業的“正定模式”。
三、始終堅持深入調研
想要做好一件事最基礎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前因后果”,就是了解實際、掌握實情。在正定縣的短短3年內,習近平同志騎著自行車跑遍了全縣所有公社、所有大隊,注重向實踐學習,通過調查研究來獲取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為了給正定經濟起飛探索出一條新路,習近平同志邀請全國著名專家來正定縣指導農村經濟工作,還多次帶領縣里的干部到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學習取經。同時,縣里組建了11個專題組,用3個月時間對全縣商品經濟的現狀和前景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和分析,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發展“半城郊型”經濟的新路子。
四、始終堅持求真務實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習近平同志到正定縣首先解決的是正定縣征購負擔過重的問題,這不僅是關系到全縣人民溫飽的大問題,也是關乎對黨忠誠,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黨性修養問題。在一些人擔心“犯錯誤”不愿意上報實際情況的時候,習近平同志遵守原則,頂住壓力堅定地站在實事求是的角度,向上級反映正定縣高征購使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從而為正定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五、始終堅持銳意進取
“守舊未必風平浪靜,改革必然海闊天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在正定縣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做改革的擁護者,做改革的實踐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護者”。在其他地區還在觀望猶豫時,習近平同志勇開河北大包干先河,吹響了正定改革開放的號角,促進了農民年人均收入實現了翻番。
六、始終堅持勇于擔當
勇于擔當是評價干部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年輕干部承擔著推動黨的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重大任務,必須樹立責任感、緊迫感,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和逢山開路、遇河搭橋的勇氣,關鍵時刻沖得上去、豁得出來,在勇于擔當中進步成長。青年習近平在結束七年艱苦的知青歲月回城后不久開始思考:難道我們這代人就該用“享受生活”這種方式彌補失去的青春嗎?他下定決心準備入“苦海”,毅然決然來到了正定人民中間尋找自身價值,開啟了從政起步的新征程,為全體黨員干部立下了勇于擔當、心懷天下的標桿。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