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侵入機體引起的人獸共患病。因患病后常有乏力癥狀得名“懶漢病”。3月19日,合肥疾控發布相關提醒。
布病多數表現為波狀熱(體溫漸升至39℃或以上,數天后又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續數天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復),常伴有寒戰、頭痛等癥狀。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濕透衣褲、被褥等。全身肌肉和多發性、游走性大關節疼痛。部分慢性期病例骨關節系統損害,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和畸形等。幾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現,故布病又被稱為“懶漢病”。肝、脾及淋巴結腫大多見于急性期病例。男性病例可伴有睪丸炎,女性病例可見卵巢炎。少數病例可有心、腎及神經系統受累表現。
以“羊”為主的家畜和野生動物病畜是布病的主要傳染源,已知有60多種動物(家畜、家禽、野生動物、馴化動物)可以作為布魯氏菌貯存宿主。
我省大部分地區以羊作為主要傳染源,通過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機體。人感染布病主要與職業、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含有布魯氏菌的各種污染物及食物均可成為傳播媒介,主要有病畜流產物,病畜的乳、肉、內臟,被布魯氏菌污染的皮毛,水、土壤、塵埃等。
布病人群普遍易感,農民、牧民、獸醫、皮毛和乳、肉加工人員及實驗室人員是感染布病的高危人群,感染率比一般人群高。
一般人群如出現上述典型癥狀,應及時就診;生活中,做到不食用生的乳制品,生乳必須煮沸或者經過巴氏殺菌才能食用;購買檢疫合格的肉制品,同時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類。屠宰場工作人員、牧民、擠奶工等高危人群,建議工作時穿戴好口罩、護目鏡等個人防護裝備,避免通過接觸或者呼吸道感染布魯氏菌,出現布病的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應做好自身的健康監測工作,建議定期參加體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布病患者如果處于哺乳期,應停止母乳喂養;已治愈的布病患者可以重復感染,不可掉以輕心。記者 馬冰璐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