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五次團代會——代表團訪談
團宣城市委在市委和團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根本任務、政治責任、主題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團員青年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政治引領“青思想”
組織全市7.6萬名團員青年集中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式盛況。邀請北京大學博士生講師團11名講師展開專題宣講,示范帶動市縣鄉三級青年講師、紅領巾巡講員開展各類宣講活動。青聯委員原創歌曲《迎著光》被團省委選用展播。積極動員青少年參與網上主題團課學習,“青年大學習”綜合參學率居全省第5位,“紅領巾愛學習”主題學習覆蓋全市4093個中隊。開辟“敬亭青語”專欄,發布專題推文26期、學習心得142篇。組建青年榜樣專訪欄目,返鄉創業青年汪曉輝獲評首屆“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省青年五四獎章。
全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宣城市舉行
宣城市2023年“五四”表彰大會召開
竭誠服務“暖青心”
連續兩年承辦安徽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深化宣城市校地合作。實施“實踐青春 揚帆宣城”項目和“實踐在宣 才聚名城”大學生社會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研發上線大學生社會實踐網絡平臺,去年開發大學生社會實踐崗位14294個,吸引省內外1100余所高校1.2萬余名大學生通過實踐與宣城市結緣,今年將繼續吸引3萬余名大學生來宣實踐。連續兩年開展“組織部長高校行”活動,先后赴省內外173所高校講政策、談合作。創新開設的兒童服務站項目入選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2022年全市50個兒童服務站累計開站4478場次,服務少年兒童6.1萬人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景漢朝到站點實地調研指導。連續20年實施“棟梁工程”公益助學項目,連續5年開展希望包“暖冬行動”。
團結凝聚“青力量”
舉辦“經濟新動能·民企新力量”沙龍、“青苗杯·工商銀行”青年創業項目大賽等主題活動,2022年推薦3個創業項目掛牌“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園)”。充分釋放市青年創業園“虹吸”效應,孵化青創企業100余家,在園青創企業30家,培育出尋夢鮮花集團、堆草堆農業科技等知名企業,帶動4800余名青年和農戶就業致富。組建一支200余人的農村青年人才隊伍,鼓勵其投身于鄉村振興熱潮。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動員青年志愿者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和疫情防控,累計時長超4萬小時。一千余名志愿者主動請纓參與上海市和合肥市瑤海區疫情保供志愿服務活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宣城共青團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對標省委“一改兩為五做到、踔厲奮發五提升”要求,聚焦市委“追趕江浙、爭先江淮”決策部署,乘著省第十五次團代會勝利召開的春風,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團員青年勇擔使命、務實篤行、踔厲奮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團代表心聲
在青春的五月、進步的五月,我們迎來省第十五次團代會。我有幸從鄉鎮基層團干部成長為團縣委干部,有幸兩次作為基層團代表參加如此隆重的青春盛會,更有幸從就業以來就一直在共青團的見證下不斷學習、摸索、成長、進步,“團團”的印記早已深深鐫刻在我心中,并不斷提醒、激勵著我。
逢于盛世,何其有幸。我出生在皖南涇縣這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從小紅色的基因就流淌在我的血脈之中。作為來自基層的團干部,我一定努力做好基層青年的知心友、熱心人、引路人,深入了解青年、竭誠服務青年,積極引導鼓勵身邊的團員青年在各自的領域和崗位上努力拼搏、施展才華、積極奉獻。今后不論歷經多少風雨,我一定不忘來時初心,始終牢記青年使命,將自身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勤于工作、努力奉獻、砥礪奮斗,努力成長為黨、國家和人民所期盼的有志青年。
——團涇縣縣委書記 楊 勤
歷經了一百余年櫛風沐雨,中國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團結帶領共青團員和廣大青年前赴后繼、勇當先鋒,為中國的青年運動書寫了絢麗的華章。建團百有余,中華大地遍地花,為中國共青團歌唱,為祖國歌唱。
我輩何其有幸,生逢其時。作為基層團干部,我將持續發揚“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光榮傳統,以奮斗者的姿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頑強拼搏,主動擔當、勇于作為。沿著黨的光輝旗幟指引的方向,尤其是把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人社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落到實處。不斷增強對全省人社事業發展負責的主人翁意識,在每一次履職過程中展現人社青年干部的良好形象。
——寧國市云梯畬族鄉人民政府為民服務中心副主任、團委委員 何 露
無奮斗,不青春。在加入共青團的歲月里,攜手共進、克服困難、共赴夢想。奮斗、無私、堅定是我收獲的關鍵詞。值省第十五次團代會召開之際,讓我們以“夢”起航,團結奮進,共創輝煌。
因共青團組織的宣傳推廣,我加入宣城市宣州區“政聘企培”計劃,進入宣城美諾華藥業有限公司揮灑熱血,追逐青春夢想,勇當國家前進路上的推進者、建設者;因共青團組織的信任,我主動提請擔任宣州區事業單位儲備人才團支部書記,積極聯絡團員,運營青年之家,讓團員青年體驗家的溫暖。因共青團組織的鼓勵,我積極擔任敬亭山街道巷口橋村“兒童服務站”站長,工作之余熱衷公益、奉獻愛心、促進周邊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作為新時代青年,讓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更好成績。
——宣城美諾華藥業有限公司設備工程師 張 聰
□通訊員鄭澤軍、王卓,本報記者謝婷婷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