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氣溫高濕度大,細菌、病毒等輪番上場,一不留神就可能中招。5月23日,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每年的5月1日-10月31日,各家醫院“腸道門診”紛紛登場,這是為夏季急性腹瀉病人提供的快速就診通道,也是為阻斷腸道傳染病在就診患者間交叉感染設置的安全屏障,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時,建議及時到腸道門診就診。
據介紹,腸道門診主要針對腹瀉病,例如:霍亂、痢疾等腸道傳染病,誤食苦瓠子、兒童消化不良等腸道黏膜損傷或功能性腸胃病。其中,腸道傳染病主要是由病原體通過飲水或食物等途徑進入身體后,在腸道內繁殖、分泌毒素,破壞腸黏膜組織,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和損害,影響身體健康,而經患者糞便排出的病原體,可能再次感染他人。
夏季常見腸道傳染病包括細菌性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中的“甲肝和戊肝”等。其中,細菌性痢疾由痢疾桿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盡的感覺,糞便可呈黏液膿血狀,常伴有發熱,兒童較成人癥狀重。傷寒由傷寒沙門菌引起,以發熱為初始癥狀,身體乏力,食欲減退,可伴有咳嗽、咽炎、輕微腹瀉等癥狀。病情逐漸加重時,體溫呈階梯狀升高,可在一周內升到39℃~40℃。
病毒性肝炎中的“甲肝和戊肝”主要表現為乏力、厭食(厭油),常感惡心、腹瀉、右上腹痛等癥狀。隨著病程的發展,部分患者可出現鞏膜黃染、發熱等情況。而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是指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病原體種類多,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和真菌等,是腸道門診中最常見的傳染病。
需要注意的是,市民朋友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建議及時到腸道門診就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上述癥狀可伴有發熱、頭痛等;每日排便次數明顯增加(24小時內≥3次),且糞便性狀異常,如稀便、水樣便、黏液便、膿血便或血便等。
普通居民如何預防腸道傳染病?市疾控中心特別提醒,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喝生水、勤洗手,教育兒童避免把小臟手放在嘴里。保持居家、就餐環境衛生,消滅蒼蠅、蟑螂等易傳播傳染病的媒介。同時,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損害腸胃,降低身體抵抗力。不食用腐敗變質的食品,加工時要生熟分開,生吃的瓜果蔬菜應該用流動水洗凈,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內,時間也不能過長,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熱。如家中有人發生腹瀉、嘔吐等疑似腸道疾病,應及時就醫,同時注意做好污物消毒處理和家人防護,努力避免家庭成員間相互傳染。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唐萌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