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熱的三伏天即將來臨,7月5日,合肥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注意防暑,平安度夏。
據介紹,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和水鹽代謝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高溫作業和夏季高發。根據中暑的癥狀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三類。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等癥狀。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呼吸循環衰竭的早期癥狀,如大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率增快、皮膚濕冷等。重度中暑按發病癥狀與程度,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中暑后的急救處理:及時轉移至陰涼、通風處靜臥休息。補充電解質,可飲用淡鹽水、運動飲料或清爽的果汁和綠豆湯。采取降溫措施。如用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在太陽穴處涂抹清涼油、風油精,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散等防暑降溫藥物。密切觀察病人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變化,如果出現重癥中暑,尤其是高熱、昏迷癥狀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及時將病人送往醫院救治。若昏迷患者肌肉發生不自主的抽搐,注意避免患者傷害到自己。如果發生嘔吐,可讓患者側臥,確保其呼吸道通暢。
專家建議,防暑于未然,要做到這幾點:避免長時間滯留于高溫、高濕、高密閉環境中,合理安排戶外活動時間,避免正午前后時段外出,外出要積極做好防曬;高溫作業應嚴格遵守規程。不能等到渴了再去喝水,每日飲水量1.2L~1.5L,劇烈運動后注意及時補充電解質,可飲用含鹽飲料、綠豆湯等;嬰幼兒、65歲及以上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人群需重點關注防暑措施,可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物,如藿香正氣散、風油精等。記者 馬冰璐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