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天氣悶熱,濕度大,蚊蟲易孳生,病菌繁殖較快;又恰逢暑假時期,人們外出旅游等活動增多。安徽疾控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們,要做好腸道傳染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食源性疾病等疾病防控,此外也要謹防高溫中暑。
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指由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瀉、腹痛為主要癥狀的一類傳染病,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人群普遍易感。夏季常見腸道傳染病包括霍亂、細菌性痢疾、傷寒、副傷寒、其他感染性腹瀉等。
預防措施: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飯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認真洗手,避免病從口入。
2.吃熟食,喝開水
少吃生冷食品,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尤其是甲殼類水產品的烹飪時間要充足,不可生食;喝開水,不喝生水。
3.生熟食品應分開
加工食物時生熟要分開,熟食要用專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4.外出就餐注意衛生
外出就餐要選擇衛生條件好、具備食品衛生許可證的正規餐廳,盡量不吃路邊攤,少吃涼拌菜、沙拉等生冷食物,聚餐時倡導使用公筷或分餐。
5.保持環境衛生
做好居家環境衛生,注意防蠅、滅蟑,及時清除垃圾,保持環境清潔。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俗稱“蜱蟲病”,是一種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臨床表現以發熱(多在38℃以上)、白細胞降低和血小板減少為主,部分患者可因肝、腎、心臟等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該病在我省山區和丘陵地帶多發。
預防措施:
1.保持住家附近的環境衛生
定期清理住家周圍的雜草,整齊堆放雜物,經常打掃禽畜圈舍,及時清除垃圾,避免蜱蟲孳生。
2.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暴露
蜱蟲活躍季節,盡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蜱類主要棲息地長時間坐臥、晾曬衣物。戶外活動時,應穿淺色長袖衣褲,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鞋子里,裸露的皮膚涂抹驅避劑,包括避蚊胺、異丙啶等。
3.科學處理蜱蟲叮咬
如發現體表有蜱蟲附著,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在蜱蟲身上,使蜱蟲頭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垂直向上取出蜱蟲。取出后,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傷口,并密切觀察身體狀況2周,若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各種致病因素經攝食進入人體引起的疾病。夏季氣溫高,濕度大,細菌容易滋生繁殖,易發生細菌性食源性疾病。
預防措施:
1.保持居家清潔
飯前、便后和食物制備前要洗手,保持廚具、餐具和廚房環境清潔。
2.防止病從口入
喝開水,不喝生水;食物要徹底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禽、蛋和海水產品;盡量不食用隔夜剩飯菜,若再次食用,要徹底加熱。
3.食材注意存放
購買新鮮食材,肉、禽類和海水產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存放,加工食材的廚具、餐具要生熟分開。
高溫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導致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以高熱、皮膚干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主要特征。
預防措施:
1.充分補水、補鹽
夏季可飲用一些淡鹽水,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鹽分。
2.外出注意個人防曬
高溫天氣應盡量避免外出,如確需外出,最好避開正午時段,外出時應穿淺色寬松衣物,佩戴遮陽帽、遮陽鏡、遮陽傘等防曬用品。
3.配備防暑降溫藥品
在戶外活動或從事高溫作業的人群,應注意合理休息,可攜帶十滴水、藿香正氣水、人丹等藥物備用。
4.注意個人飲食、睡眠
夏季應清淡飲食,增加蔬菜、水果及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保證充足睡眠,規律生活和工作。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