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紅眼病”的高發季節,容易在托幼機構、學校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發生暴發流行。10月30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相關提醒。
“紅眼病”是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的俗稱,主要由腸道病毒70型和柯薩奇病毒A組24型引起的以眼瞼紅腫、結膜高度充血為典型臨床癥狀的傳染病。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屬于自限性疾病,預后良好。在夏秋季高發,容易在托幼機構、學校、工廠企業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暴發流行。
“紅眼病”起病急劇,先后出現眼瞼水腫、結膜充血、結膜下出血等癥狀。潛伏期一般為12~48小時,最長可達6天。
發病后2周內傳染性最強。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淚液均含有病毒。主要為接觸傳播,接觸患者眼部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環境均可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持久性差,可多次感染。
預防“紅眼病”關鍵是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個人衛生用品,不接觸患者用過的洗臉用具、手帕等;不與他人共用眼部藥物、眼部化妝品;在公共場所接觸各類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臉。
如果感染了紅眼病,病后應居家治療,減少公共場所活動,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嚴禁到公共泳池游泳。托幼機構、學校、工廠企業等集體單位在紅眼病流行季節應加強健康監測,發現疑似患者,及時就診,不得帶病上課或上崗,異常增多時及時報轄區疾控中心。記者 馬冰璐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