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9月,安徽財經大學第二十四屆研究生支教團(以下簡稱研支團)成員張鳳珍結束支教,她返校時,帶回了支教學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皮山農場中學小學部五年級學生們自發組織書寫的感謝信,整整132封,并通過張鳳珍傳達了對支教教師們的想念。
“我會一直記住您送的溫暖的禮物,會記住您天使般的善良。我會刻苦、勤奮,好好學習,提高成績。長大以后,我會帶著我剩下的運氣,好好地和您見一面,給您講述我現在的心情。”
“您肯定是一位心底(地)善良,十全十美,眉清目秀或英駿(俊),帥氣,的人。在這里祝你在往后的日子里,自信,幸福,沒煩惱,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
跨越4800多千米,從巍峨連綿的昆侖山畔、廣袤蒼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邊沿,到“淮上明珠”蚌埠市龍子湖畔,132封“冰山上的來信”飛入安徽財經大學學子的手中。
132封、9萬余字,歪歪扭扭、一筆一畫,一封封童稚又樸實的信件將這所淮上高校和昆侖山下孩子的心再次溫暖相連。
皮山農場中學小學部五年級學生們書寫的感謝信
新栽楊柳三千里
今年10月,安徽財經大學第二十五屆研支團招募工作剛剛完成,張騫作為第二十三屆研支團團長全程參與宣講,“一年時光匆匆掠過,支教是磨煉更是收獲。歡迎學弟學妹加入安徽財經大學研支團大家庭,在這里我們一起用愛筑夢!”
2020年安徽財經大學自首次派遣三名研支團成員赴皮山農場中學開展支教工作開始,學校每年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公開招募具有保送碩士研究生資格的應屆本科畢業生赴新疆進行一年的支教服務工作,迄今已有九名研支團成員圓滿完成支教工作。
一年的時間過得很快,第二十四屆研支團成員羅璇、張鳳珍、李昕瑩等完成任務重返校園,這段邊疆旅程中充滿著濃濃的不舍。
“我基本上都是在辦公室里休息,瞇一小會就去班里帶學生們聽寫字詞,有些學生對漢語拼音不是很熟悉,我希望能多帶他們加深印象”。張鳳珍把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滿滿的,她每天早晨趕到學校,檢查班級衛生區,然后指導學生早讀。她利用課余時間參與語文備課組教研,放學后參與崗中培訓,總結和改進支教中存在的不足。受到祖輩和父輩援疆事跡的影響,一直對祖國邊疆充滿好奇和向往的張鳳珍終于2022年8月前往皮山農場中學開展支教,延續著家庭的援疆情懷。
初見學生們的興奮讓教學新手們感到更加忐忑和責任感“爆棚”。三名研支團成員主動參加農場中學組織的“青藍共進”師徒結對活動,課上聆聽、課下求教,細致備課、反復磨課。在與學生們不斷磨合下,逐漸找到教學的方法和節奏。
支教期間,三名成員累計完成了語文、英語、計算機、閱讀、科學共計五門學科的教學,累計一千余課時的教學工作。努力終有回響,在皮山農場中學“青年教師匯報課”中,羅璇榮獲音體美計學科組第一名,張鳳珍、李昕瑩分別榮獲語數外學科組第一名和第二名。
張鳳珍(右一)在課間輔導學生
引得春風渡玉關
“每一年都會有新的志愿者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先撒下希望的‘種子’,給‘種子’澆水、施肥,終有一天,會遍地花開。”張鳳珍認為,支教不僅是教會學生們知識,更要帶他們見識更為廣闊的世界,在他們心中撒下希望的種子。
第二十四屆研支團成員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之余,分析服務地學校的學情,并結合自身優勢特長為學生們開設特色社團。羅璇發起講繪本故事社團,帶領小學部三年級學生通過看繪本、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等形式,開發學生們的想象力,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張鳳珍發起電影鑒賞社團,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適宜的電影,寓教于樂,引導學生通過電影的鏡頭、演員的表演等解讀其內涵,鼓勵學生們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嘗試撰寫觀后感等;李昕瑩發起主持朗誦社團,分別面向高年級和低年級兩個學段設計不同的課程,通過單人主持、多人主持、集體朗誦、新聞播報等形式激發他們對漢語朗誦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漢語水平,培養具有主持人素養的學生。
“老師,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樣,好好學習,再回到鄉村幫助更多的人”。正在皮山農場中學進行支教的第二十五屆研支團成員張雅馨聽到學生這樣對她說時,心里頓時涌上暖意,她想,也許這就是支教的意義。
皮山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是一座在沙漠中開墾出來的城市。“我走進沙漠,就是為了讓更多孩子走出沙漠”。張騫感受到,沙漠阻隔不了孩子們求知的渴望,相對不便的交通阻擋不了他們想要走出去的心。
“張老師,你真的像媽媽一樣”“張老師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讓你失望”“張老師,我們很愛您”......張鳳珍一直珍藏著學生們給她寫的信,一行行有點稚嫩的字跡、熱烈又樸素的話語,每每讀起,總讓她欣喜和感動。
羅璇(右一)課間與學生游戲互動
陌上花開寄真情
帕提麥是張鳳珍班上的一名女生,性格靦腆,上課也不積極互動。張鳳珍便一次次上她家中開展家訪,了解她的生活情況。在張鳳珍的主動“攻勢”下,帕提麥開始敞開心扉,主動找張鳳珍聊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兩人也成為了好朋友。3月18日是帕提麥的生日,張鳳珍為她準備了小禮品和零食,帕提麥說,自己一定會好好努力,不會讓老師失望。
很多孩子表示,喜歡上老師的那一天起,他們開始認真學習,同時也會喜歡上這門學科。
今年臘八節,第二十四屆研支團組織開展“師生煮粥話家常,共度濃情臘八節”主題系列活動。在線上課堂,李昕瑩向學生們介紹“臘八節”的來歷、傳說、美食、詩詞歌曲等內容,羅璇、張鳳珍與學生們共同準備臘八粥食材,烹飪品嘗臘八粥,學生們從多方面了解“臘八節”的內涵和風俗習慣,提高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共同感受歷史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知道你的天真與可愛,任何時候都能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想告訴你,你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非常重要”。安財學子劉傳州在信中鼓勵學生努爾曼古麗·約麥爾保持天真、堅守本心。2023年5月,學校第二十四屆研支團發起了“筆尖寄真情,漠上百花開”的書信交流活動。安徽財經大學五百余名學生參與書信書寫活動中,共計信件五百余封,信件跨越四千多千米,送到了皮山農場中學。
在書信中,大學生們向皮山農場中學學生描繪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并鼓勵孩子們迎難而上,追逐夢想,把夢想的藍圖變為美好的現實。“我一定好好學習,以后也要上大學”“我想考進安徽財經大學”......閱讀完書信后,孩子們燃起了大學夢,他們在回信中紛紛表示要努力奮斗成為更好的自己,并熱情邀請安財學生來新疆做客,欣賞邊疆的美景,品嘗新疆的美食。
安徽財經大學從2019年被正式列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單位,學校已招募5屆共15名研支團志愿者。從2020年起,支教的接力棒在一屆又一屆的志愿者手中傳遞。
從龍子湖畔到昆侖山下,在研支團成員的青春與祖國雙向奔赴中,安財志愿服務之情在祖國西部傳遞。在一屆又一屆的志愿傳承下,這些感謝信背后的故事,未完待續......
(本網記者 沈思佳)
責任編輯:杜宇 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