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一直期待的‘小信鴿’回信了”。元旦前夕,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城西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們收到了安徽工業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志愿者們的回信以及新年禮物。大家迫不及待地拆開信封,認真閱讀回信,激動地分享收到的禮物。至此,安徽工業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第十屆“小信鴿筑夢帥鄉,書信漂流活動”告一段落,這只“小信鴿”也飛了10年。
這是一場10年接力的書信漂流活動。今年是安工大研支團開展的第十屆“小信鴿”書信漂流活動,從最初只有十幾人參與發展到現在每屆數百封書信往來。每年年底,研支團志愿者都會走進樂至縣各學校,收集學生書信,再統一寄往相距1600千米的安工大。收到來信后,安工大青志協會立即組織志愿者給支教地學生回信,有的志愿者還會精心準備禮物。這個新年,志愿者與支教地學生在232封書信里交流成長、傳遞友誼。有的甚至在信件里約定了新一年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截至這次,10年交流的信件累計5000余封。
這是一座跨越1600千米的心靈橋梁。“我爸媽常年在西藏工作,只有過年才回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不怎么懂我......”成長的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安工大第二十五屆研支團團長王凱告訴記者,支教地學生大多是父母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兒童,“‘小信鴿’為支教地學生建立起了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在信里,他們分享成長的喜悅、傾訴學習的煩惱,都能得到志愿者認真的解答和建議。
這是一個匯集無數愛心的筑夢課堂。“大學生活是怎么樣的呢”“哥哥姐姐,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軍人,保家衛國”......隨著信件一同寄來的還有暖心的禮物,喜歡畫畫的學生收到了畫筆,想成為運動員的學生收到了紀念獎牌。雖然彼此未曾謀面,志愿者們借著支教地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好奇,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之暢談追夢旅途,激勵他們努力學習勇敢逐夢。王凱介紹,新的一年里,研支團會繼續堅守在支教崗位上,積極聯動校地結對開展特色活動,“小信鴿”也會繼續奮力翱翔,傳遞愛心,筑夢帥鄉,推動“大夢想+小信鴿”品牌活動的創新實踐。
(記者 謝婷婷 通訊員 王 凱 孟 萍)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