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奇瑞集團確定2024年銷量增速目標,即在2023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超越行業增速的高質量發展,銷量增長率再超行業10—20個百分點。而就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奇瑞集團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52.6%,超出行業增長率41.6個百分點(行業增長率預計11%),實現了“遠超行業增長率”的2023年度經營目標。
最新數據顯示,奇瑞集團海外業務已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汽車用戶累計超過1300萬,其中海外用戶達到335萬,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喜人數據的背后,是奇瑞集團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發展、恪守“三個矢志不渝”的澎湃動能,是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要求的決心、信心和底氣。
賦能:工業互聯網重新整合汽車產業鏈
2021年9月,我省發布《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和《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其中提到,要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和技術領域優勢,支持省內重點頭部企業與省內外信息通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制造業企業強強聯合,打造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型平臺。
工業互聯網是實現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路徑和方法論。奇瑞集團作為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一直以來都在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的創新步伐,積極以互聯網思維打造平臺和生態業務架構構建極致降本、共生共榮的新經濟生態,助力我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年,奇瑞就攜手卡奧斯打造了汽車行業首個大規模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海行云HiG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高站位謀劃、高標準部署、高質量指導,全面落實海行云HiG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奇瑞數字化“一把手”工程。海行云被納入奇瑞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部分,舉全集團之力推進平臺的建設和推廣,實現奇瑞及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的數字化升級轉型。
“通過基于5G技術的物聯網平臺,向企業提供‘開箱即用’的核心技術組件,以及基于云計算的智慧工廠MES平臺、物流執行LES平臺、零部件MES平臺等,推動企業向業務在線、組織在線、協同在線、溝通在線、生態在線的‘五個在線’全面轉型,實現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萬物互聯。”海行云總經理紀文杰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8月,海行云HiG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入選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這是2023年新增平臺中唯一源于汽車行業的國家級“雙跨”平臺,也是安徽省首個源于汽車行業的國家級“雙跨”平臺。
目前,海行云平臺不僅在奇瑞集團各大基地、產業園廣泛應用,還向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延伸,推動全領域、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融合發展,實現智能決策與控制,現已賦能企業20000多家。
突破:大規模定制模式加速企業數智轉型
定制一輛完全由自己挑選顏色、型號、座椅、輪胎等細節,甚至擁有自己專屬簽名的汽車模型需要多久?在奇瑞和卡奧斯聯合打造的海行云汽車行業大規模定制工業互聯網全球體驗中心,記者找到了答案:僅僅只需要5分鐘!
透過一輛小小的汽車模型,我們卻直觀地看到了一條融合人工智能、柔性制造、數字孿生、磁懸浮等先進技術的汽車大規模定制示范線,展示出的大規模定制模式給汽車生產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場景。
“簡單來說,就是在消費端,用戶可以通過APP定制并下單自己想要的汽車,定制內容包含汽車的外觀顏色、內飾配置、車輛動力學配置等等;在生產端,用戶需求經過聯網的設計轉化、計劃系統、物料采購到達企業生產系統,智能生產線上的機器人將根據生產指令完成作業流程,最后通過快速透明的物流將汽車運抵消費者。”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解釋道。
工業互聯網的加持,汽車產業實現從傳統大規模制造到以用戶為中心的個性化定制的升級。依托大規模定制模式,奇瑞實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商品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循環,讓技術開發、產品設計、商業模式等都能圍繞為用戶創造價值而展開。不僅如此,從智能推薦、定制下單到柔性組裝生產、個性化定制,再到直連用戶交付,示范線中的場景也正在奇瑞的實際生產中一一落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汽車行業大規模定制工業互聯網全球體驗中心通過沉浸式影院、模擬生產線、數字沙盤等多樣化表現手段,打造出一站式泛制造業轉型賦能服務的全場景演繹,在為參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智能制造體驗的同時,也能為更多企業轉型提供樣板,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不僅如此,奇瑞打造的海行云HiG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還能以“輕資產、精定位、高增長、做縱深”的資本思維方式,助力招才引智,推廣柔性制造、需求驅動、供應鏈協同的制造業新模式,為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新平臺、新動能,帶動蕪湖及安徽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生態建設以及產業整體發展,有效匯聚和利用資源,推廣需求驅動、柔性制造、供應鏈協同的制造業新模式,為我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提供新場景和新平臺。
工業互聯網是一項前瞻性、全局性的系統工程,并正在形成復雜和全新的生態系統。面向未來,奇瑞集團將基于產品、體系、生態數字化的業務架構,在加快邁入世界一流企業陣營的同時,繼續在汽車產業新經濟生態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助推我省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打造萬億級、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貢獻力量。(楊中忠 樊麗麗)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