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日,春雷乍響,萬物復蘇。
上午8點,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首場“代表通道”上, 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身著黑色西服,白襯衣搭配紅底白紋領帶,面對記者意氣風發,侃侃而談,以親身經歷向世界講述中國汽車的崛起之路。
(尹同躍代表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 新華社)
臥薪嘗膽 謀于陋室成大業
“27年前,奇瑞從幾間小草房開始創業,我們缺資金,缺技術,也缺人才,當時的市場基本上都由外資,或者合資品牌壟斷, 行業當時有一句流行的話叫中國人自主干轎車,那是天方夜譚”。回首來路,今年62歲,干了一輩子汽車的尹同躍往事歷歷在目,百感交集。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馬路上跑的幾乎都是掛著外國品牌車標的汽車,鮮有民族汽車品牌。彼時,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制造專業的尹同躍在長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擔任總裝車間主任,家鄉安徽蕪湖的領導動員他回鄉創業,說的一句話“中國人要造自己的車”,讓一直懷揣“造中國車”夢想的他怦然心動。
1996年,尹同躍毅然告別一汽,回到家鄉蕪湖造車。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時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間磚瓦廠房和幾間茅草房,資金、技術、人才,一道道難題不僅擺在尹同躍面前,也是中國民族車企崛起必須跨越的鴻溝。
面對重重困難,尹同躍沒有氣餒,在安徽省和蕪湖市政府的支持下,帶領團隊不分寒暑,不分晝夜,攻堅克難,廢寢忘食,硬是在茅草屋里畫出了奇瑞汽車的第一張藍圖,從此開始了逆襲圓夢之路:
1997年1月,奇瑞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5月,奇瑞自主研發第一臺發動機順利下線,并一次點火成功;
1999年12月,奇瑞“風云”第一輛橋車下線,隨后又相繼推出旗云、東方之子、QQ、瑞虎等系列車型;
2007年8月,奇瑞第100萬輛汽車下線,成為民族汽車品牌的領軍者;
.......
2023年,奇瑞銷售汽車188.1萬輛,同比增長52.6%,出口93.7萬輛,同比增長101.1%,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量第一;集團年營收首次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
“20多年來,我們堅持艱苦創業,開放創新,堅持黨建引領,強基固本。我們和其它中國車企和合資品牌一起,共同撐起了中國制造的脊梁,共同把中國打造成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還看今朝,尹同躍激情滿懷,語氣鏗鏘,雖已滿頭華發,卻似仍是少年。
“謀于陋室,成于荒灘”。奇瑞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是中國民族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步步崛起的一個生動縮影。從滿大街都是外國車、世界主要汽車進口國之一,到把中國車賣到全世界、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如此反轉逆襲,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想干,沒有什么事是中國人干不成的!
砥礪創新 澎湃新質生產力
“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汽車還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大品牌建設投入,打造極致的產品力,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品牌增光添彩”。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經歷風雨見彩虹的尹同躍放眼未來思路清晰,底氣十足。
汽車歷來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現代工業技術集大成者。因為一輛汽車組裝下線依靠的是2萬多個零部件,其制造過程涉及到大量的高精尖技術和嚴格的精細化管理,汽車產業是公認的最能體現國家制造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要擊碎中國人自主造車是“天方夜譚”的謬論,首先必須突破造車的“卡脖子”技術,在關鍵零部件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發動機被稱作是汽車的“心臟”,在公司成立兩年多后的1999年5月,奇瑞自主研發的第一臺發動機順利下線,并一次點火成功。從那一刻起,擁有“中國心”的奇瑞就走上了依靠技術創新促發展的快車道。
今年2月,世界著名發動機設計公司奧地利AVL創始人海爾瑪特·李斯特到訪奇瑞,這位世界級技術大咖對這個曾經的“學生”展現出的最新技術成果發出由衷的贊嘆,他說:“在我們的合作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奇瑞人的勤奮、好學和創新精神。我很欣喜地看到奇瑞現在不僅發動機的研發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整車其它方面也非常優秀”。
現在,奇瑞產品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用戶超1300萬,其中海外用戶335萬。從“為國人造車”,到“駛向世界”,一定程度上,奇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在奇瑞,除了汽車制造工廠,還有一個技術創新工廠,兩者緊密關聯,在深度融合中實現新技術快速運用,推動產品快速升級迭代。
目前,奇瑞已擁有包括北美、歐洲、上海等八大研發中心在內的全球研發體系,獲得授權專利1.8萬多件,其中發明授權專利占37%,居“全國企業科技創新500強”的第21位。正是成熟的研發體系迸發的超強科創活力,讓尹同躍所代表的中國汽車人有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信心和底氣。
一花獨放不是春,
萬紫千紅春滿園。
在奇瑞的身后,站立著是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中部汽車大省——安徽。得益于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聚合加持的超強科技創新力,近年來安徽統籌布局,外引內聯,發力深耕,現在不僅有奇瑞,還有江淮、蔚來、比亞迪安徽、合肥長安、大眾安徽、漢馬科技等總共7家整車企業,2023年汽車產量達249.1萬輛,躍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新能源車產量86.8輛,居全國第四位,汽車全產業鏈營收過萬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3年,安徽更是將汽車產業明確為“首位產業”,瞄準“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目標,在全國率先立法,保駕護航,力爭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心。
“下一個十年,我們不僅僅要追求銷量、規模的全球第一,更要在技術創新能力、在品質口碑、在社會責任方面爭取做到全球領先;為全球用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提供中國智慧”。放眼未來,尹同躍目光如炬,志存高遠。這一刻,他不僅是代表奇瑞,代表安徽車企,更代表澎湃的中國汽車產業向世界發出宣言:世界車,中國造!中國汽車大航海時代正在闊步走來!
監制:姜寅 盧小豆
撰稿:盧小豆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