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輕音樂,泡杯茶,寫寫字,高中學習生活日漸緊張,閑暇之余,正在讀高二的洪天墨總會在筆墨之間享受片刻的歡愉。
“書法之于我,不僅僅在于散落在我指尖的隱隱墨香,也不僅僅是其千姿百態的線條之美,而在于練習書法是由心而發,是一種由外到內的思想啟迪。”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高二(31)班學生洪天墨說。“綠水青山皆妙趣,白云芳草亦知心”。從兒童時期的興起,到少年的堅持與熱愛,在洪天墨看來,生活如紙硯,成長的歷程則是筆墨,一筆一畫之間流淌著墨之趣,潤澤著他的心靈,激勵著他成長。
結墨之緣
小學三年級時的兒童節,洪天墨收到一份好朋友送的特別禮物——一幅瓦當長卷,古樸的紙張,靈動的筆墨,頃刻間就把他深深地吸引,于是,書法之路便就此啟程。
書法班的黃老師很特別,留著濃密的大黑胡子,可他一瞪眼,一張嘴,總是風趣幽默。“他在講解書寫筆畫時,會反復提醒我們用‘火眼金睛’去發現筆畫的輕重和粗細的細微差別。”洪天墨回憶道,“有時還會給我們講一些書法小故事,例如王羲之吃墨的故事,懷素用芭蕉葉練字的故事,這些都讓我對書法藝術興趣盎然。”
書法教室的最后一排總是坐著黃老師的老父親,一位七十多歲的白胡子老爺爺,聽說他對詩畫都很擅長。每次上課,他專門負責檢查作業,誰的字寫得好,他會圈出一個一個的紅圓圈,并亮出嗓門,高喊一聲“練字要認真”,如果誰的練字不認真,他也會厲聲喊一聲“過來”。
跟隨黃老師學習期間,洪天墨養成了日日認真練字的習慣,每日在墨香的暈染中,他對書法的興趣也日漸濃郁。
習墨之技
步入初中,洪天墨拜師書法名師姚志軍。
練習《智永千字文》新起點,最初姚老師讓他每日臨帖兩張四尺八開的紙就好,但有時興致上來,洪天墨會一連寫上三四張,滿以為會得到表揚,老師卻說:“練字一定不要求量,要在單字上下功夫,那才是書法的本真!”一開始滿懷熱情的他并不能理解,于是老師每次都會耐心地分析每個字的要點,例如:“暘”的三撇要寫出動感,收筆處應連成一條線,才會干凈不亂;“雲”整個字向右上角傾斜,中間要收緊,字才會顯得有凝聚力。“諸如此類的講解,讓我漸漸領悟到字的結體的重要性。只有關注細節,才可能寫出字的神韻”。
后來洪天墨又練習了蘇軾的《赤壁賦》《答謝名師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喪亂帖》等,對楷書、隸書、篆書等都有練習,他認為雖不能融會貫通,但對書法知識的學習也大有裨益。
也正因為對書法的濃厚興趣,每年暑假洪天墨都會有一場書法之旅。走進涇縣的宣紙博物館,了解青檀樹皮是如何通過蒸煮、曬淋、挑選、打漿等工藝最終變成各色宣紙的過程;來到歙縣,了解到一塊墨歷盡艱辛的前世今生,收藏到幾方質地細膩、造型精美的歙硯;去西安市,專程去參觀了西安碑林博物館,感受書法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
領墨之意
爸爸生日時,洪天墨送給爸爸一幅自己寫的蘇軾《定風波》,“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一頓一豎的起承轉合之間,詩詞的寓意似乎在不斷提醒我心胸要開闊,運筆要圓潤,筆鋒要中正有力,這樣才能傳達出詞人的那份樂觀與豁達。“我也從中領悟到,書法不僅僅是墨漬與筆勢的交融,更是筆墨與心靈的交融。”他說。
每次練字,媽媽都會讓洪天墨仔細品讀《書法字典》中不同的字形,寫好幾個字即可,不要貪多。書寫時要有平和的心態,思想要專注,切勿心浮氣躁,違背練字的初衷。久而久之,這種重視基礎,思想專注、心態平和、勤于鉆研的品質對他的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高中學習受益匪淺。
“堅其字,立其心,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書法班的這句標語讓洪天墨記憶深刻,他總說感恩書法,讓他學會認真書寫自己的人生。
點 評
練書法,就是練心。洪天墨從小學一直在勤學苦練,不斷進步。他從書法中認識世界、參悟人生,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養成堅韌不拔、沉穩專注的優秀品格,提升了個人素質。
□淮北市實驗高級中學語文教師 孫曦宇
(王 靜 記者 沈思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