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地產行業迎來了“及時雨”。
今年初,住房城鄉建設部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提出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將政策著力點聚焦到城市層面,落實到房地產項目上,對穩定房地產企業融資、促進項目建成交付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房地產市場活躍度略有增加。
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在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方面,天津等8城環比上漲,59城市環比回落,其中天津、無錫、北海環比漲0.4%領跑。
以納入統計的合肥市來看,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較1月份降幅(0.6%)有所收窄。
房地產市場趨于活躍,有利于促進和支撐金融穩定運行。
目前,安徽省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25.8%,全省房地產押品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約45%。
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是安徽銀行業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通過協調機制以及其他系列政策舉措,幫助房地產企業緩釋流動性風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房地產企業風險向金融體系傳導,穩定房地產信貸質量。
眼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正在安徽加速落地顯效。
據統計,截至3月18日,全省經各級商業銀行和協調機制共同蓋章確認的第一批“白名單”項目103個,商業銀行累計完成授信61個、授信金額206.6億元、累計放款116.5億元。
其中,協調機制成立后新審批項目25個、授信金額58.1億元,結合工程進度已放款31.8億元。
從房企屬性看,民營房地產企業項目54個,占比達52.4%,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融資需求。
針對融資協調機制推送的項目清單,各商業銀行積極行動、快速對接!
徽商銀行優化流程,目前該行對安徽省“白名單”項目的新增貸款投放累計超6億元,投放規模全省居前;中信銀行合肥分行對合肥某民營房地產企業的項目,在前期投放3億元基礎上,又追加投放3.5億元開發貸款,有效保障了項目的加快建設。
按照“一項目一主辦行”的要求,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安徽監管局督促指導主辦商業銀行對符合融資條件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條件成熟一筆、快速發放一筆,切實提升授信審批效率。
建設銀行安徽省分行主動對接某“白名單”項目,在項目相關行政審批要件未辦理完畢的情況下,附條件審批授信了8億元,增強了房地產企業發展信心;針對“白名單”項目,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建立“優先受理、優先調查、優先審查、優先審批”工作機制,不到一周時間就完成了對某民營房地產企業的10億元新增授信審批。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安徽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各商業銀行要完善授信審批制度,建立授信綠色通道、優化工作方法、提高項目落地效率;
——切實將房企風險和項目風險分開,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評估項目情況,不得因為房企集團出現風險,就簡單否定項目融資需求;
——要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視同仁,按照市場化原則和項目情況,確定貸款融資額度、利率水平,對未納入融資協調機制的項目也要一視同仁。
——要盡快制定與融資協調機制相適應、覆蓋項目“白名單”范圍的盡職免責管理制度,重點明確對分支機構和基層人員的盡職免責認定標準和條件,提高基層支行和員工積極性。
記者:何珂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