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5月10日以來,蚌埠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8名同學陸續得到了碩士研究生擬錄取的通知——六年前,他們投筆從戎,一起從校園來到軍營歷練;如今,他們全部考研“上岸”,繼續深造。
范書悅、楊坤朋、王元飛、李元昊、陳政權、高佳豪、南文慧、吳銘睿,這8人都是蚌埠醫科大學臨床專業2024屆畢業生,分別被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吉林大學、長治醫學院、湖北醫藥學院、北京大學、安徽醫科大學錄取。他們不僅是同專業的同學,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是退伍軍人——2018年,這8名同學在入學一年后,不約而同報名參軍。
左起第一排:李元昊、王元飛、高佳豪、南文慧
左起第二排:吳銘睿、楊坤朋(左一)、范書悅、陳政權
說起6年前做的決定,楊坤朋告訴記者,小時候經常聽當過兵的父親說軍旅故事,在心里種下了保家衛國的種子,追劇都更偏愛軍旅題材。“考入蚌醫后,正好學校有鼓勵政策,就義無反顧報名參軍了。”楊坤朋笑著說,對自己來說,參軍入伍是一件向往許久、必須完成的“愿望清單”。
真到了軍營,有想象中的熱血激情,也有沒想到的艱難困苦。一同入伍的8名同學中,范書悅和南文慧是女生。回憶起那兩年的時光,南文慧形容是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雙重鍛煉,“要反復超越自己的極限。”她印象最深的是剛入伍的重裝緊急集合跑步:自身體重才100斤,背的負重卻有幾十斤,跑幾步就喘不上氣來,感覺隨時會倒下。“但是,只要咬緊牙關,就會發現不但能堅持,而且一次比一次跑得更快。”南文慧說,她把媽媽寫的信放在上衣口袋里,堅持不住了就拿出來看一看,然后擦干眼淚繼續訓練。
有笑有淚的軍旅生涯中,他們也擁有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王元飛被選入海軍方陣參加70周年國慶大閱兵,陳政權在武警部隊服役期間參與過重大安保任務......而且,因為表現優異,王元飛曾被授予旅團級嘉獎;李元昊和高佳豪都獲頒優秀義務兵獎章,楊坤朋曾獲優秀新兵稱號,在旅司號員比賽中一舉奪魁;范書悅曾獲嘉獎和優秀義務兵各一次,陳政權和南文慧各獲嘉獎一次,并獲評優秀士兵;吳銘睿也曾獲嘉獎一次。
“學習上、工作中,遇到難處的時候我就會想想重裝緊急集合跑步,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結束后立刻反思有哪些不足,爭取下次做得更好。”如今,南文慧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學碩,說起軍旅生涯對自己的影響,她說,在軍隊兩年的經歷給了自己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底氣。
而拿到協和醫學院錄取通知書的楊坤朋也認為,部隊改變他的更多是內在。“醫學生的考研和專業實習同步進行。在醫院忙了一天身心俱疲,根本不想翻開書本。但是部隊練就了我的恒心,無論再晚再累都必須完成復習計劃。”楊坤朋說,考研科目多、知識點復雜,面對的又是不確定的結果,更加需要沉穩的心態全力投入。在部隊磨練出的“大心臟”,幫助他有效克服消極情緒,從容不迫面對各種挑戰。
在蚌埠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陳衛東看來,從部隊退役后,孩子們明顯“長大了”,更加吃苦耐勞、沉穩細致,有遠超同齡人的心理素質。“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他們在同學中都起到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陳衛東說。
不僅是臨床醫學專業的8名退伍軍人全部考研上岸,該校口腔醫學專業的7名退伍軍人中,也有3人在今年考上了研究生。鼓勵大學生參軍入伍,保家衛國,蚌埠醫科大學為此特地制定了多項支持政策,除了承擔參加征兵體檢的住宿費,還發放獎勵優待金、離校優待金,并在轉專業、碩士研究生招考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與此同時,在退伍軍人的學習上、生活上,也有各種針對性的幫扶政策。
(靳瑾 本網記者 張仲磊)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