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楊洋(左二)在比賽現場
“初中時,我第一次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于大型機器人競賽。彼時恰逢疫情防控,訓練條件受限,比賽一延再延。幸運的是雖然首次嘗試的過程跌宕起伏,但結果仍稱得上圓滿。”合肥市第八中學學生蘇楊洋回憶道,“很久以前便聽聞八中有一支非常優秀的機器人團隊,于是在走向高中生活的那一刻起我便暗暗下定決心,我也要加入這支隊伍。
與許多曾參加過FLL比賽的隊友不同,科技樓下擺放的海報與播放的宣傳視頻是蘇楊洋與它的初識。或許是真切地被吸引認為這很有趣,或許是被學長學姐們曾取得的驕人成績所震撼,她最終懷著一顆有些膽怯但更多是期待的心選擇了FLL。
加入團隊后便開始了正式的社團活動與訓練。“我們曾因為意見不合有過爭吵,但每次爭吵過后,都能因為有著想要隊伍更好的共同目標而達成和解。一年多的時間飛逝,我們在不斷磨合與幾次試練中儼然成為了一個團結成熟的團隊。”蘇楊洋說。
當收到團隊將有機會前往美國參加世錦賽的消息時,驚喜之余便是無盡的擔憂。“我們能克服語言的障礙,突破內斂性格的桎梏,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嗎?”蘇楊洋帶著疑問開啟了幾個月緊鑼密鼓的訓練,隨后滿懷忐忑與興奮,踏上了征程。“當真正抵達的那一刻,休斯敦的夜晚真真切切地袒露在眼前,涼風習習,不安感霎時灰飛煙滅。”蘇楊洋感慨,“走向異國,走進盛會,我才發覺現實世界遠比想象中來得更加熱烈。”
然而眼前的比賽卻并非坦途。僅僅只是在調試階段,問題已經接連不斷出現。場地賽是比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機器人在場地上完成任務后得分,這對機器人的精度要求很高。團隊的機器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下,面對不同的濕度、光照環境、場地摩擦系數等,不免會出現一些始料未及的情況。而場地賽本應是大家最擅長最引以為傲的部分,在出發前,團隊定下的目標便是在其中拿下獎項。
隊員們的狀態肉眼可見的低落,所幸老師及時發現并阻止了負面情緒的蔓延。他將隊員們聚集在一起,教導選手在比賽中不必抱有太重的得失心,在克服困難享受比賽過程面前,結果是最不重要的。
或許是老師的話實在振聾發聵,或許是加油吶喊的凝聚力深入人心,團隊迅速調整,重新積極地回歸到比賽的狀態中。
“就在大家已對成績淡然,盡情享受著開放熱烈的賽場氛圍時,‘最佳核心團隊獎’突然降臨在我們身上。被念到隊名的瞬間,團隊靜默了。隨即爆發出激動的吶喊,蜂擁著沖上領獎臺。”蘇楊洋開心地說道,“中國隊此前從未在FLL國際賽場上拿下過此類獎項。獲得這項獎項是對我們團隊精神的莫大肯定。只有我們明白,這份看似從天而降的意外之喜實際上是多么的來之不易。”
談及比賽的意義,蘇楊洋認為,于團隊而言,這次經歷無疑鍛煉了大家的合作能力,并孕育了一段深刻的隊友情誼。于個人來說,外出比賽開闊了視野,在今后的人生中能用更全面更國際化的眼光看待遇到的挑戰。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看見生命力如何在他們身上迸發,感受到了文明的多元與文化的碰撞。
“我很幸運,幼年時父母愿意支持我嘗試感興趣的事物,能夠遇到足夠專業的老師與志同道合的隊友并取得難得的比賽機會。但在感激一切外在條件之余,我也想感謝一直以來因為熱愛選擇堅持的自己,謝謝你沒有輕易放棄,才讓我走到現在,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去擁抱更廣闊的世界,無懼風雨,一路前行。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