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黃山市疾控中心發布《關于謹防食用石斑魚籽中毒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健康風險提示》。
提示稱,根據黃山市石斑魚籽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特征,6-8月為高發時段。黃山市今年報告的石斑魚籽中毒病例較去年同期呈明顯上升趨勢。黃山市水系發達,環境適宜,后續仍可能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隱患。
溪石斑又名光唇魚,常生活在石嶺、深溪等幽靜的山間小溪中,喜歡在石頭縫間來回穿梭,主要以石頭上的苔和水中的浮游物質為食。溪石斑雖然體型瘦小,個頭不大,但味道極其鮮美,口感鮮嫩,肉質細膩,營養豐富。不過,溪石斑魚卵和卵巢含有毒素,中毒后主要為消化道癥狀,易與急性胃腸炎混淆,其主要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腹絞痛、腹瀉、四肢麻木、小腿肌肉刺痛。
建議盡量選擇非產卵期食用(產卵期6-8月,部分地區受氣候影響可能有所不同);魚頭處理時應去除,同時將魚血、內臟,包括魚卵全部清理干凈再下鍋烹飪,切不可貪念溪石斑魚卵、卵巢的美味;發現食用魚卵中毒后,為避免病情加重,除采取催吐或導瀉的方法之外,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或快速送往醫院救治。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