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被譽為“中國龍蝦之都”的合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龍蝦盛會。2024第二十三屆合肥龍蝦節暨第二屆合肥啤酒龍蝦嘉年華在合肥融創主題樂園臉譜廣場開幕。
本屆龍蝦節以“啤酒龍蝦宴 開味合肥游”為主題,品牌龍蝦經營店、蝦稻米加工企業、特色農產品企業、科創企業、非遺文創企業等120余家企業參加活動并進行現場展示,與廣大市民和游客共赴一場相遇美食、相見美景、相聚盡歡的龍蝦盛宴。
蝦香滿城 熱辣開席
17日傍晚時分,在合肥融創主題樂園臉譜廣場,空氣中彌漫著令人垂涎的龍蝦香氣。多家品牌龍蝦經營店的烹飪大師們亮出拿手絕活,十三香小龍蝦、麻辣小龍蝦、蒜蓉小龍蝦、油燜小龍蝦、冰鎮小龍蝦......諸多口味,應有盡有,讓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頤。
在雙勝龍蝦攤點前,工作人員忙得滿頭大汗。現場負責人邵雙勝告訴記者,為了這次龍蝦節,店里很早就進行了準備,備足了蝦源。“今天是第一天,不到半個小時,我們已經賣了100斤。”邵雙勝告訴記者,店里的招牌是蒜香肉末蝦,這次他們帶來了500斤蝦,現場制作,保證食客吃到的都是最新鮮的龍蝦。
開場不久,小周龍蝦的第一鍋蝦已經被搶購一空,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烹飪第二鍋。小周龍蝦的負責人周先定告訴記者,從首屆龍蝦節開始,店里每年都參加,算上今年,已經是第23年了。“龍蝦節讓我們打響了名氣,也給我們招攬了更多回頭客。”周先定表示,這次他們準備了40張桌子,每個龍蝦重量在7錢至9錢之間,售價為58元/斤。除了龍蝦之外,小周龍蝦還準備了各種燒烤和涼菜。
座無虛席 人氣爆棚
當天晚上7時,臉譜廣場人頭攢動。記者在現場看到,食客們有的拖家帶口,有的呼朋喚友,他們圍桌而坐,戴上手套,吮湯汁、吃蝦肉、嘬手指......動作麻利,一氣呵成。
家住在瑤海區的杜奶奶和老伴胡大爺先乘公交再坐地鐵,特地趕到了現場,在老二龍蝦點了一盤龍蝦和兩瓶啤酒。“每年龍蝦節,我們老兩口都要來湊個熱鬧。”杜奶奶笑著說。
來自山西的張先生剛到合肥工作,今年第一次參加合肥龍蝦節,嗍著有滋有味的龍蝦,他感慨道:“同事和我一起來的,聽說來這里可以品嘗到最地道、最新鮮的合肥龍蝦,我們買了四斤,口味真不錯,今天沒白來!”
“吃著正宗的合肥龍蝦,和朋友們聚在一起,非常開心。”剛剛從外地出差回來的周女士,聽說合肥龍蝦節開幕,趁著下班約上閨蜜一起來現場“打卡”。
“合肥最有名的幾家龍蝦店,都在這里。我一下買了四家的龍蝦,總共買了四斤,今晚吃過癮。”在老謝龍蝦攤點前,剛點完龍蝦的秦女士告訴記者,家里人都很愛吃龍蝦,這次買龍蝦還用上了合肥龍蝦節消費券,算下來經濟又實惠。
盛“蝦”狂歡 氛圍十足
隨著華燈初上,晚上7時30分,2024第二十三屆合肥龍蝦節暨第二屆合肥啤酒龍蝦嘉年華正式拉開帷幕。
開幕式在歡快的音樂節拍中拉開帷幕。活動現場進行了授牌,阿胖龍蝦等品牌龍蝦經營店和廬江縣放馬灘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等稻蝦基地分別榮獲“合肥龍蝦大王”和“合肥市十大稻蝦基地”殊榮。
令人期待的是,本屆龍蝦節進一步深化農文旅融合,以蝦為媒,以蝦會友,以蝦促商,集“食、購、游、文、娛”為一體,將“煙火氣”“文藝范”“科技感”“鄉土味”巧妙融合在一起,打造了“文旅+美食+展銷”惠民消費場景。同步開設“龍蝦+科創”打卡體驗區、“龍蝦+非遺閱讀”展示區、“龍蝦+蝦稻產業+農產品”展銷區等5大市集,進一步激發消費市場活力,點亮了城市“夜經濟”。
生態龍蝦、優質蝦稻米等各類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進行展銷、品鑒、推介,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體驗和購買。除了有滋有味的龍蝦,本屆龍蝦節還將美食、文旅、音樂相融合,邀約安徽原創樂隊及駐唱歌手,唱出夏夜最動聽的旋律,給市民和游客帶來與眾不同的“吃蝦體驗”。
以蝦為媒 融合發展
“合肥龍蝦”是合肥美食的一張靚麗名片,是合肥夜市經濟耀眼的明星,是合肥市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成果。自2002年首屆合肥龍蝦節成功舉辦以來,合肥已連續23年舉辦龍蝦節,“中國龍蝦之都”越叫越響亮。
據悉,本屆龍蝦節從7月17日一直持續到7月21日,其間將舉辦“龍蝦狂歡”“潮流演藝”“科創體驗”“文創市集”“特色農產品市集”“蝦稻產業展”“樂游合肥”七大主題活動,進一步擴大合肥“中國龍蝦之都”示范帶動作用,提升“合肥龍蝦”品牌全國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合肥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合肥按照“一產種養結合、二產加工提升、三產消費帶動”工作思路,著力推進稻蝦產業融合聚力發展,合肥稻蝦產業已形成集苗種繁育、生態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消費為一體,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成為安徽省農業三產融合的典范。
2023年,合肥稻蝦綜合種養面積120.6萬畝,位居全省第三,小龍蝦產量12.3萬噸,位居全省第二;種養面積超萬畝的鄉鎮35個,稻蝦產業從業人員超15萬人;城區建成寧國路、罍街等特色龍蝦街區7條,龍蝦專營店1000余家,10家“合肥龍蝦大王”享譽省內外。長豐縣位居全國小龍蝦產量前20強。
·記者 衛曉敏 楊鳳炆 實習生 汪鑫 文/攝·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