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安徽藝術學院戲劇學院“跟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俯瞰皖美鋼城”實踐團隊來到安徽省馬鞍山市進行實踐學習,記錄鋼城變化,同時將專業所學回饋地方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萬里長江采石磯,志愿服務展風采
第一天上午,“跟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俯瞰皖美鋼城”實踐團隊來到馬鞍山市采石磯風景區,走進游客中心,隊員化身引導員,為前來參觀的游客進行引導。
亭臺樓閣,茂林修竹,倚靠長江,流水潺潺,蟬鳴鳥悅。隊員來到采石磯,成為清潔衛士,掃除落葉,在隊員的勞動下,石板路煥然一新。隊員們在實踐中真正得到了學習和成長,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志愿精神。
駐足生態長廊,追逐可持續發展
下午,實踐團隊來到薛家洼生態園,2020年8月1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了解馬鞍山市長江岸線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情況。而在今天,實踐團隊也來到馬鞍山。
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團隊成員也了解了薛家洼的巨大變化,在政府的治理下,薛家洼生態園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F在的薛家洼生態園蘆葦隨風搖曳,江面寬闊,不時有魚兒翻騰躍出江面,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馬鞍山市追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鋼鐵精神永傳承,生態文明記心中
第二天上午,實踐團隊來到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在員工的帶領下對集團進行了參觀,了解了工匠基地的組成以及馬鋼的發展歷程,馬鋼的“三爭精神”既是產業工人拼搏的凝練,又是整個集團砥礪奮進,迎頭趕上的指引。
隨后實踐團隊在馬鋼結合黨的章程以及以馬鋼工人的生活為出發點,弘揚工匠精神,銘記鋼鐵意志。
下午,實踐團隊來到了馬鞍山市和縣,對非遺文化竹編技藝進行學習,非遺竹編傳承人被稱作“篾匠”,竹編傳承人張爺爺說:“竹編在選材上選用三年竹齡的竹子最佳,這個技藝講究一個能吃苦,我剛開始學的時候,手被竹子摩擦,但時間就久了,有了老繭,就不痛了?!彪S后,團隊成員跟隨張爺爺進行學習,對竹編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體會了張爺爺說的話。竹編是游走于指尖上的藝術,但因為宣傳力度不夠,加上收益少,耗時長,年輕人不愿意學習,手藝即將面臨失傳。團隊此次前來便是為了了解非遺文化,秉承文化初心,將非遺一起傳承下去,但團隊的力量終究是薄弱,希望在我們的宣傳下能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果園為農戶售賣滯銷水果,利用專業所長,以直播形式助力原生態產品銷售,并取得不錯成果。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直播帶貨可以為鄉村地區帶來諸多機遇,也可以有效推廣鄉村的優質資源,提高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踏訪古昭關,感受歲月沉淀
第三天上午,實踐團隊來到馬鞍山市含山縣的古昭關,開啟了?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探尋歷史的回響。在老師的精彩講解下, 學生們仿佛?睹了伍?胥?夜?頭的傳奇故事。 古老的城墻,斑駁的磚?,無不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大家紛紛駐足凝望,??感受歷史的沉淀。
探尋當地民宿,領略獨特風情
為了深入了解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實踐團隊走進了一所當地農戶家里的?宿。該?宿將傳統文化和現代風格完美融合, 為旅客提供舒適便捷的居住體驗。團隊成員主動投入到維護生態環境的潮流中,為?宿的清掃工作進?助?,,團隊成員分組來到水池清除塵土泥垢,拿起水槍澆灌植被,在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民宿成功煥然一新。
探索褒禪山,感受千年魅力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了?鞍?含山縣的褒禪?。沿著蜿蜒的山路前?, 欣賞奇峰怪?, 幽深洞穴。 除了自然景觀,褒禪山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化內涵。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禪山記》更是賦予這座山的獨特文化魅力。此次參觀活動不僅讓大家領略到了褒禪山的美麗?光, 更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義。為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承發揮了積極作用。相信在未來,褒禪山將繼續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成為人們感受自然之美, 探尋歷史文化的重要勝地,促進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三天的社會實踐落下帷幕,皖美鋼城,不止鋼城,屬于鋼城的美好藍圖還在繼續書寫,在躬行實踐的路上,團隊成員與更多的人將會一路同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張云偉 曹磊 楊東升 趙永強)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