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超過兩天的饅頭會長出黃曲霉毒素?吃了會致癌?近期網上流傳的這一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那么事實到底是什么樣?黃曲霉毒素的產生條件是什么?生活中防范這一風險該做好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合肥營養科醫生。
什么是黃曲霉毒素?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中級營養師季明惠介紹,這類毒素的基本結構包含二呋喃環和香豆素,是自然界中已經發現的理化性質最穩定的一類霉菌毒素,是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黃曲霉毒素的產生條件主要包括:溫度(25-30℃),濕度(80%-90%),氧濃度(1%以上)。“對于網絡上饅頭冷凍兩三天就不能吃的說法,大家完全可以不要驚慌。”季明惠說道。
哪些食物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季明惠告訴記者,黃曲霉毒素會在蛋白質、淀粉類等含有足夠營養的食物上進行生長,如糧食、油料作物、干果類食品飼料,以及肉食奶制品等。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為嚴重。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家中的木制砧板和筷子,如果不注意清潔干燥處理,可能也會含有黃曲霉毒素。
專家提醒,當食物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后,食用者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中毒癥狀,如果出現以下癥狀建議及時就醫:一是消化系統癥狀具體包括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便血等;二是肝臟損傷癥狀包括黃疸、肝區疼痛等。
合報醫點通工作室
合肥通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唐萌 通訊員 張曉玲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