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天高云飛揚,秋日勝春朝。合肥的秋景是金黃的梧桐葉紛紛揚揚地灑下,為通往濱湖國際會展中心的包河大道鋪就一條金色道路;是駱崗中央公園楓林如火,燦爛熱烈;是映照著溫暖的陽光,靜謐舒適,迎接季節變遷和如織的游人。
每年秋季是合肥大型展館、城市藝術街區和體育中心格外忙碌的時候,各類大型賽會、展覽、文旅活動應接不暇,奔赴一場場秋的約定。
作為一名出色的醫療志愿者,也是合肥師范學院青年志愿者團隊的總負責人之一,鄒瑩同學在這個季節毅然選擇放棄周末,投身于2024合肥國際馬拉松賽的志愿服務。從凌晨出發到賽道堅守、從賽前培訓到賽時落實,她全力以赴,專業穩妥。在她心里,那賽道終點的一聲聲歡呼喝彩,既是為完賽選手堅守到底的體育精神而慶祝,也是為她無悔奉獻的青春力量而激贊。
在合肥,像鄒瑩這樣挺膺擔當的青年志愿者,還有很多。
2024年,團合肥市委錨定職責使命,堅持守正創新,砥礪實干,依托豐富大型賽會活動資源優勢,推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讓青年志愿服務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涵育主流價值、培育青年擔當的引領力顯著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冊青年志愿者58.8萬人,青年志愿服務組織1700多個,171個青年志愿者組織、個人和項目獲得省級以上表彰。
服務大局——“展現咱志愿者眼中的徽風皖韻“
“活動中,我們志愿者跟隨主辦團隊一起前行,在此途中,我們看到了外國友人對安徽文化的好奇和向往,真正感受到一種責任感,要展現我們青年志愿者眼里的徽風皖韻。活動不僅鍛煉了我們與外國友人的交流能力,對于安徽合肥文旅事業發展更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合肥師范學院商務英語專業的董晨陽眼里,要展現出來的徽風皖韻是2024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里上千件非遺文創、手工藝品以及特色美食和旅游商品,是在志愿服務中迎接每一位熱愛旅游、追求美好的朋友的笑容和講解,也是她回校路程上的城市畫卷和那吹散疲憊的秋風。
11月27日,中國共產黨合肥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全面增強城市軟實力。推動各領域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近年來,團合肥市委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持謀在深處、干在實處,在蓬勃發展的青年志愿服務實踐中帶領廣大青年志愿者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與時代同行。
突出政治引領。堅持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項目培育、志愿實踐中錘煉本領搶抓青年思想陣地,加強賽會志愿服務“大思政課教育”,設立青年志愿者之家,搭建休息、交流、總結等功能區,在重要賽事期間舉辦工作交流、學習分享、先進志愿者事跡報告等各類活動,用“青言青語”動員廣大團員和青年勇當先鋒,有效實現思政教育和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相互促進。
突出典型激勵。實行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在志愿服務過程中開展優秀志愿者評選表彰、向志愿者致感謝信、發放志愿服務激勵物品等方式,提升志愿服務價值感。同時,對志愿服務保障有力的志愿服務組織和表現突出的志愿者,擇優推選市級以上學雷鋒志愿服務等優秀典型。
突出組織優勢。圍繞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要求,探索創新共青團組織方式,優化工作方法,聯動行業系統志愿者壯大志愿圈層,以共青團行業系統聯盟助推志愿服務。強化與合肥屬地團組織的溝通聯絡,以行業系統為單位,搭建互動交流的渠道,發揮各行業系統優勢,動員各單位青年組建青年突擊隊,積極有序投身抗擊雪情、防汛抗洪等急難險重任務。
志比金堅,勇于向前,志愿者的絢爛青春書寫在中心大局的場景里,充滿青春氣息的志愿服務在大湖名城的合肥遍地開花。
實踐育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校外實踐課”
“2024年世界制造業大會不僅讓我體會到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志愿者的社會責任感,也讓我驚嘆我們國家發展的迅速。作為一名韓語專業的青年志愿者,我很高興能在這次大會中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以前很少能和外國友人直接用韓語交流,這次志愿服務對我而言是一次生動的校外實踐課。”
9月20日,2024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大幕,是歷屆世界制造業大會中參會國家和地區數、外賓參會人數最多的一屆,涉及41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參展規模創歷史新高,對青年志愿者的外語要求也隨之提高。
過硬的外語專業能力和擔任班長的統籌能力,讓合肥大學青年志愿者朱競涵在大會志愿者選拔中脫穎而出。上崗的時光充實而快樂,每天在與外國參展客商翻譯溝通、協助宣傳產品中度過。當她看到中方企業與參展韓企建立合作機制時,她明白這次的志愿活動既是一堂鍛煉自己外語的實踐課,更是成為促進架設中韓貿易往來,深化友誼的橋梁。
收到優秀志愿者證書時,她想,她會把真實的成就感傳遞給身邊更多志愿者。
近年來,團合肥市委勇于探索,在“實踐育人”中踐行青春使命,建立全覆蓋、高效率動員體系,塑造“硬核”志愿隊伍。
注重錘煉優質隊伍。加強實踐探索和專業指導,以科學化制度引導志愿服務規范實施,制定專業“教材”,推出《大型賽會志愿服務管理規范》等工作制度,這是安徽省志愿服務領域首個省級地方標準,也是安徽群團組織牽頭制定的首個省級地方標準,為全省志愿服務制度化、專業化建設提供參考樣本。
注重深挖育人功能。在賽會前組織多輪次有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包括省情市情、活動背景、應急管理、專業知識、崗位演練等內容,聯合藍天救援隊開設急救志愿服務課程,教授急救知識,幫助志愿者更好應對和把握突發事件。
注重提升專業水平。團合肥市委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大學等40多所在肥高校聯合組建賽會志愿者儲備庫,結合專業特點成立15支品牌志愿服務隊伍,采取高校“賽會包聯”“崗位包聯”方式,確保志愿者來源穩定、經驗豐富、有效傳承。為保障制造業大會,團市委定向從合肥工業大學、合肥大學招募制造業、軟件業相關專業學生,工科類專業志愿者占比近70%,真正實現“專業志愿者在專業崗位建功”。
涓涓不息,點滴之力,青年志愿者的身影繪就了會場上的“青春風景線”,充分展示了合肥重大活動志愿服務保障的專業水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合肥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投身基層——“精神世界的滿滿獲得感和滿足感”
22歲的社區團支部兼職副書記李菁奕有點記不清是第幾次來社區參加活動了。但她每次都記得喊上她的“好搭子”——81歲的黨員志愿者郝素云。她們結緣于社區轄區內一位80歲老奶奶家的窗簾,后來,成為大家的“窗簾之約”。
在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七里站街道恒通社區,“窗簾之約”作為該社區黨建引領品牌公益項目,是在小區內獨居、高齡等特殊老人家中安裝帶有“窗簾之約”字樣的窗簾,社區“暖寶”幸福驛站志愿者每天巡檢窗簾開合情況,確保老人健康安全。這一暖心守護始于2021年,至今已走過1000天,從未間斷。
李菁奕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大四學生,她每逢節假日、寒暑假定期來社區上班。在參與掃雪、防汛、文化服務等活動時,深刻感受到基層工作與百姓幸福生活息息相關。“年輕人要為社區這個大家庭貢獻力量,這是一種精神世界的獲得感和滿足感。”
近年來,團合肥市委主動擔當作為,以基層社區為主場景,聚焦基層社會治理具體要求,全面提升共青團的貢獻度。
制度化提升質效。積極完善志愿服務制度,匯聚志愿服務力量。探索“中心吹哨、所站動員、部門報到、各方參與”的工作模式。成立合肥市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統籌用好多領域志愿服務力量,引導市縣社區各級單位建好志愿服務隊伍。
項目化打造品牌。堅持以項目化推進志愿服務精準化便利化品牌化,舉辦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常態化開展季度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優秀典型推選,圍繞重大節日、重要節點舉辦志愿服務優秀典型交流展示活動。同時,依托文明實踐陣地,組織廣大志愿者深入基層一線,服務人民、奉獻社會。
一體化校地共建。積極聯動高校和屬地團組織,擴大志愿服務“朋友圈”,實現優勢互補,最大限度發揮不同類型青年志愿者作用。發揮屬地團委的“生源地”優勢,打破校地共青團工作信息壁壘,結合高校團委“第二課堂”實踐主題,選拔優秀的大學生兼職副書記扎根基層服務群眾,注重從日常活動中發現培養優秀大學生骨干、組建成立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伍,建立高校大學生常態化向社區報道履職的管理機制,真正做到運用專業知識幫居民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加深與高校的合作,及時與高校聯系,實現常態化溝通反饋機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個縣(市、區)團委成立校地共建基地64個、定向輸送志愿者服務隊伍96個。
實干為先,青春有約,一種向上的力量正在合肥的各個角落破土而生,迎風而長。
(本網記者張華 通訊員程晨 )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