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從‘醫保錢包’里給您轉賬了!”12月4日,淮南市大通區居民劉金玲接到女兒的電話。
劉金玲參加了淮南市城鄉居民醫保,其女兒在江蘇南京參加了當地職工醫保。女兒通過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功能,使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給她轉了1000元。
12月2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啟動全國醫保個人賬戶跨省共濟功能。目前該政策已覆蓋9個省份31個統籌區。安徽作為全國9個統籌試點省份之一,淮南是目前我省首個進行個人賬戶跨省共濟統籌試點的城市。
跨省共濟依托“醫保錢包”。“醫保錢包”,是指醫保部門為加強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流動,為參保人開設的資金賬戶,用于醫保共濟、各類醫療費用結算、醫保繳費等場景。參保人通過開立個人“醫保錢包”實現近親屬之間醫保個人賬戶資金“跨省”共濟互轉使用功能。
11月底,淮南市“醫保錢包”功能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正式上線。這標志著淮南市參保職工醫保個賬共濟打破地域限制,“家庭共享”模式再升級。
“淮南市職工醫保個人賬戶余額可以通過‘醫保錢包’功能直接將資金共濟給家人使用。共濟家人使用‘醫保錢包’資金,既不受就醫地范圍限制,也不需要進行異地就醫備案。”淮南市醫療保障信息中心副主任應克啟告訴記者。
在淮南市,除了外省職工參保人可向在該市參保的近親屬轉賬,淮南本地職工參保人也可向在外省參保的近親屬轉賬。
不久前,淮南市居民李景遠在“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開通“醫保錢包”,進行轉賬申請,其父親就可以使用本人“醫保錢包”在重慶市就醫購藥。由于他在淮南市參加了職工醫保,其父親在重慶市參加了城鄉居民醫保,他醫保個人賬戶中的錢可隨時轉到其父親的“醫保錢包”。
“醫保錢包最重要的功能有兩個:一個是共濟,一個是消費。”應克啟告訴記者,共濟就是開通醫保錢包的參保人可以將其個人賬戶或者醫保錢包中的資金轉至配偶、父母、子女等近親屬成員的醫保錢包中;消費就是醫保錢包持有人使用醫保錢包中的資金支付醫藥費用、醫保繳費(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截至12月2日,淮南市累計開通醫保錢包使用人數392人,發生轉賬業務21筆,其中省內19筆,跨省2筆。
“跨省共濟這一新舉措打破了地域限制,不僅有利于提高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使用效率,也能促進家庭醫療互助,進一步增強家庭抗疾病風險能力。”淮南市醫保局負責人王傳清表示,淮南市將在國家和省醫保局的統一安排下,持續推進醫保錢包的宣傳推廣應用,讓醫保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群眾。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