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牛韻大別山 新質太湖美”太湖縣“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之小黃牛產業發展峰會暨第二屆大別山(太湖)小黃牛文化活動日在合肥成功舉辦。此活動由安慶市太湖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太湖縣委宣傳部、太湖縣農業農村局、太湖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太湖縣融媒體中心、太湖縣百里鎮黨委政府共同承辦,中盡國際控股集團(安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中國國際詩酒文化研究院、太湖縣八百里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作為當地特色經濟產業,活動充分展示了“大別山(太湖)小黃牛”文化旅游資源的獨特魅力,探討如何在科技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的時代浪潮中,讓小黃牛產業通過一系列的文化展示和產業合作,推動太湖小黃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太湖縣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農牧循環、綠色發展,大力實施小黃牛振興工程,加強品種保護和開發利用。以百里鎮為代表的山區鄉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通過“公司+合作社(集體經濟)+農戶”發展模式,重點推進良種繁育、生態養殖、屠宰加工及食品全產業鏈建設,全力打造“太湖小黃牛”特色品牌,促進“牛產業”文旅融合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走出了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特色產業發展道路。
太湖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海宏在致辭中說,太湖縣擁有深厚的人文風韻、秀麗的文旅風光、獨特的舌尖風味、良好的發展風貌。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太湖縣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升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通過通過產業政策、創新應用和完善產業鏈賦能小黃牛產業,深入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堅定不移地育龍頭、創品牌、強集群,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蓬勃活力。
大別山區素有養牛的習慣,南北朝的北齊年間(550-577年)已有用牛耕地的記載。大別山小黃牛為役用和役肉兼用型牛,因其肉質鮮美成為重要的養殖牲畜,是中國優良地方品種之一。2022年,太湖縣政府將黃牛養殖列為縣域特色產業,先后出臺了《太湖縣小黃牛產業振興工程實施方案(2022-2025年)》《太湖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支持太湖黃牛特色產業發展。通過政府獎補資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金融貸款和社會資本等支持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配套。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在致辭中強調了科學技術對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他建議要堅持規模化循環發展、品牌化建設理念,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一步擴大產品利益,帶動農民富裕富足。
馭“新”而行,提“質”共進。如何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大別山(太湖)小黃牛產業振興發展的關鍵。來自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安徽省牛羊產業協會、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安徽省文化和旅游促進會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代表,圍繞“黃牛產業 新質太湖”的主題,共同探討了如何依托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手段,實現傳統養殖向智慧養殖、精準養殖的轉變,如何以產業融合為方向,打造多元化、綜合性的產業發展格局等重要話題。
活動現場,太湖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作大別山(太湖)小黃牛產業招商推介。太湖縣農業農村局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簽訂良種繁育技術服務協議;當地標桿企業中盡國際控股(安徽)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分別簽訂供銷合作協議,取得豐碩成果。(記者 張毅璞)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