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泥河鎮“洋河面鄉”的村民正在制作傳統非遺美食手工咸掛面。
“洋河面鄉”的非遺手工掛面僅以面粉、精鹽、水等為原料,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全手工、原生態、老傳統的制作工藝。泥河鎮洋河村是當地有名的傳統非遺手工掛面加工特色村,周邊竹林、水系、果園等自熱資源豐富,風景優美、民風古樸。作為廬南川藏線“九曲十八景”之一,手工掛面制作歷史悠久。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面條因獨特的選料、手工制作技藝和獨具一格的味道,深受當地及省內外消費者喜愛,是皖中地區一道亮麗的美食名片。
洋河村手工咸掛面色白味咸,食之柔滑,細而長,堪稱潔、白、凈、干、細五絕。每年立冬后,村民利用農閑時節在家純手工制作傳統咸掛面,通過精選優質小麥,傳承古法技藝,和面、醒面上面籌、拉長、晾曬等傳統手藝,掛面潔白無瑕、細若龍須。不但口感好還滋補腸胃,洋河手工掛面是廬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洋河面鄉灑滿陽光的院落里,長長的竹竿上掛滿散發麥香的細面。這成為廬江縣美麗鄉村秋冬時節最溫馨靚麗的一道風景線,愈來愈吸引了城鄉居民和廣大游客的關注和喜愛。而隨著年關臨近,飄香的年味就從農家手工掛面坊里氤氳開來,在遠方游子的心里,牽引出一道道綿長的鄉土情思和鄉情記憶,讓人們仿佛感受到那是“遠方的家”在召喚。全村有30余戶村民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制作手工咸掛面遠銷全國各地,產品供不應求。僅此一項,一個冬閑季每戶村民平均增收2萬余元左右。
近年來,廬江縣在推進產業富民的過程中,推廣傳統手工掛面加工工藝,通過成立手工掛面工廠、開設手工掛面微作坊等方式,把手工掛面產業做大做強,鼓勵村民在家門口學藝、就業,拓寬了當地農民的增收途徑。目前,手工掛面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李紅兵 文/圖)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