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草莓成熟的季節。日前,記者走進臨泉縣黃嶺鎮前洼村草莓種植基地,一股清甜的草莓香氣撲鼻而來,綠油油的葉子下面,點綴著色澤鮮艷的果實,鮮嫩飽滿,村民們在草莓大棚里忙碌著,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這里,小小的草莓改變了一個村莊。
前洼村是安徽省公路管理服務中心結對幫扶村。自2017年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以來,工作隊帶著村民們深挖資源稟賦,做好土地文章,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助力村里發展特色產業。
2017年,對前洼村村民來說,是新生活的開始,對今年37歲的侯保全來說,也是改變命運的一年。這一年,他結束了長期漂泊在南方的生活,回到北方老家。
“在南方看到不少人喜歡吃草莓,我打聽了一下,種草莓的經濟效益還挺高,見效快。”侯保全回憶起八年前的創業路,侃侃而談。
在過去,侯保全所在的臨泉縣黃嶺鎮前洼村是個典型的北方農村,這一點可以通過道路來佐證?!耙郧拔覀兇謇锒伎糠N地,北方嘛,地多,開闊?!焙畋H约乙灿?0畝地,但一到下雨天,別說去地里干活了,就是出個門也不方便,道路泥濘不堪,無法行走,只能在家干著急。
工作隊深知交通對當地發展的重要性,于是開始圍繞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巷道亮化、環境美化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全面提升。
路修好的同時,侯保全在自學種草莓的路上有了成果。
“一畝地可以收獲四千斤,算下來可以有一萬多的收益?!焙畋Hf,他是村里第一個種草莓的人,鄰居們看到他種出了草莓,收益也很可觀,紛紛開始效仿,村里掀起了“種草莓熱”。
工作隊也開始針對草莓種植技術,從長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特聘一線知名專家,給有意向種植草莓的村民們進行專業培訓。
得益于道路改善帶來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投身草莓種植,草莓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成為了當地一張亮麗的名片。
草莓產量很穩定,就要解決銷售和運輸的問題。今年剛投入使用的草莓交易市場便是工作隊積極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所建設的。據該交易市場流水線負責人孫飛介紹,每天農戶的草莓直接采摘了就送來這里,當晚就進行分揀、包裝等程序,迅速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能夠保證鮮果第二天就進入各大商超。
公路+產業,短短幾年里,曾經被交通阻礙的村莊,已經走上了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
從個人經營,到抱團取暖、共同增收,當前全村1600余畝土地種植草莓,年產值近億元,帶動周邊群眾200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前洼村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從幫扶前的不足0.45萬元,到現在的1.81萬元。集體經濟實現逐年穩步增長,從2017年的17.56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69.49萬元。
如今,寬闊的柏油馬路貫穿村莊,延伸到了田間地頭,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活力。村里的教育也因公路而受益,孩子們乘坐著干凈整潔的校車,可以快速抵達學校。道路的建成,不僅改變了當地的經濟和生活,也讓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記者 史睿雯)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