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安徽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安徽大劇院開幕。
常委會報告中,有一組數據引人矚目——
一年來,省政協委員、省政協各參加單位提出提案964件,審查立案937件。經104家承辦單位深入協商、認真辦理,所有提案均已辦結,97.55%的建議得到采納或列入計劃。
97.55%!這個數字背后,是各承辦單位對提案辦理工作的高度重視,也說明提案的高質量、政協委員們的履職能力。
(政協開幕會現場,圖片來源:安徽政協網)
省政協委員、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姝文,即是這些數據背后的一個具象。她提出的《關于以海外華文教育為抓手傳播安徽優秀地域文化的提案》,獲得了“省政協2024年度好提案”,成為55件年度好提案之一。
王姝文具有海外留學和學術工作背景。考慮提案時,她想到了如何將安徽優秀地域文化通過海外華文教育傳播到國外這一議題。在與海外僑胞和留學生深入交流后,她提出了在中國以及外國的節假日文藝活動中增加安徽元素,增加安徽在海外華文教育界的知名度等具體建議。
提案提交,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主要承辦單位安徽省僑聯多次與王姝文溝通,召開線下會議,促進具體意見建議落地。如今,安徽省僑聯聯合安徽省外辦、文旅廳等部門,通過安徽國際文化旅游節等海外活動,共同助力安徽優秀地域文化傳播。
“自己的提案受到重視,很振奮。我將繼續認真履職、深入調研,提出更多富有建設性、操作性的意見建議。”開幕會現場,王姝文告訴記者,今年,她又提出了關于高水平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建議,“我作為教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合肥科技創新的活力,希望能讓創新機制更趨完善。”
眾多領域中,安徽省政協委員最關注什么?
另一組數據告訴了答案——
一年來,經濟建設方面提案498件,占53.15%;政治建設方面提案40件,占4.27%;文化建設方面提案65件,占6.93%;社會建設方面提案297件,占31.70%;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案37件,占3.95%。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加快皖北全面振興、加快“新三樣”產業發展......一大批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經濟領域提案建議,轉化為安徽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
去年,安徽省政協委員、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友國提出了加快建設長三角“科技+產業”創新共同體的建議。他認為,安徽的科技發展要著眼于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的國家戰略,發揮自身優勢、補齊短板,讓“科技”和“產業”實現共同體式的發展。
今年,張友國又提出了以大數據模型助力數字化轉型的意見建議,“立足安徽政務領域的基礎和通用大模型優勢,加快大模型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深度應用,推動政務大模型與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的安徽樣板。”
“履職不能坐在家里閉門造車,而要充分調研了解實情,提出務實管用的對策。”一次次深入調研,讓張友國對安徽的高質量發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走出會場,張友國步履鏗鏘。“安徽正處于動能強勁的上升期、關鍵期。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將繼續深入調查研究,務實建言獻策,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張友國說。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