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綠了合肥的田埂,也吹醒了市民的“野菜DNA”!
近日,挖野蔥、采薺菜、摘蒲公英......合肥人把春天“吃進肚子里”的儀式感,竟演變成了一場全城參與的“舌尖尋寶大賽”。不過,專家緊急喊話:野菜雖鮮,小心“刺客”!
野菜地圖大公開!合肥人的春日限定菜單
“大蜀山薺菜包的餃子出爐,鮮得不要不要的”“野蔥炒蛋,實在太香”......這個春天,合肥人頻頻在社交平臺分享用野菜制作的美食,而他們的“寶藏地圖”也悄悄曝光:
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是野蔥、薺菜“高產區”;大圩大棚附近的薺菜正野蠻生長,還有少量蒲公英、水芹菜;新站磨店水庫附近也是薺菜“高產區”;三十崗瓜牛公園里,野蔥生長正旺;南艷湖公園里蒿子遍地生長......
甚至有市民開發了“旅游+挖菜”新玩法,組團“殺”向六安舒城縣,邊賞春光邊挖野菜,把春天裝進后備廂。
挖野菜:中年人的回憶殺,孩子的自然課
“現在看見綠化帶都想蹲下來扒拉兩下!”家住瑤海區的牛女士笑稱自己“野菜雷達”每年3月自動啟動,近日連小區草坪都不放過。
曾經跟在奶奶身后挖薺菜的牛女士,如今也升級成為奶奶。3月初,她挎著塑料袋,帶著6歲孫子在小區里開啟新一輪自然課堂。“這算不算一種傳承?”她一邊挖著薺菜,一邊笑著說。
小孫子則化身“移動版十萬個為什么”,舉著不知名野草滿場追著問:“奶奶,這個能不能吃?”隨后他拿著奶奶現挖的薺菜,比對著尋找起來。
58歲的李女士對著滿袋戰利品陷入回憶。“我們小時候挎著竹籃滿田埂跑,灰灰菜穿成串掛屋檐下,能吃半個月。”面對兒子“野草野菜傻傻分不清”的靈魂發問,她現場展示“徒手鑒菜”絕活。“你刷短視頻的手速,就是我挖野菜的功力,這都是刻進基因里的肌肉記憶!”
專家“潑冷水”:警惕有毒植物帶來的風險
正當市民們沉浸在“挖菜狂歡”中,專家們卻拉響“警報”。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季流表示,大眾需高度警惕有毒植物帶來的風險,相關調查顯示,超過50%的野菜中毒案例皆因誤采有毒植物而起。諸如毒芹、石蒜、蒼耳子等有毒植物,其外觀與普通野菜極為相似,一旦不慎食用,極有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另外,特殊人群在食用野菜時更需格外留意。正在服用降壓藥物的高血壓患者,應謹慎食用可能與降壓藥產生相互作用的野菜,例如野蒜;腎結石患者要避免食用含草酸較高的野菜,如馬齒莧......
安徽醫科大學藥學院中藥學專業教授、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馬陶陶也告訴記者,大家在食用野菜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不采食陌生野菜,遠離公路、工業區等污染區域,選擇清潔環境采摘,減少重金屬攝入風險;野菜多性寒涼,過量易引發腹痛、腹瀉,脾胃虛寒者需節制;烹飪前,建議清水浸泡30分鐘以上,去除蟲卵與灰塵;重金屬易富集于根部,建議去除老根,優先選取嫩莖葉。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莊文倩
合報小仙的自然派融媒體工作室
圖片來源于網絡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