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歙縣古關橋畔,晚風裹挾著新安江的濕潤水汽,路燈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突然,一陣刺耳的撞擊聲劃破寧靜——一輛摩托車與貨車相撞,騎手重重摔倒在地。人群騷動中,一個少年的身影快步?jīng)_向前,他一邊蹲下身輕聲安撫傷者,一邊用手機撥打急救電話:“堅持住,救護車馬上就到!”這個沉著冷靜、見義勇為的少年正是歙縣中學高二(9)班學生姚鈺祺。這驚心動魄的一幕,恰似他青春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映照出新時代少年向陽而生的璀璨光芒。
求知路上踏出鏗鏘足音
清晨時分的歙縣中學宿舍樓,姚鈺祺輕手輕腳地起床晨讀。作為寢室長,他不僅制定了“寢室公約”,更用行動詮釋自律。課間時分的教室里,他常被同學們團團圍住,筆尖在稿紙上飛舞的模樣像極了指揮交響樂的少年指揮家。
這份對知識的執(zhí)著讓他在多個領域綻放異彩:2021年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競賽系列賽(初中小學組)比賽安徽省三等獎;2023年獲安徽省歙縣中學第一屆“迎駕教育基石工程獎”;2024年獲第20屆“外研社杯”全國中學生外語素養(yǎng)大賽安徽地區(qū)決賽一等獎、安徽省機器人創(chuàng)新大賽省級二等獎、第38屆化學競賽初賽省級三等獎;2025年獲第六屆長三角中學生數(shù)據(jù)應用創(chuàng)新研究活動一等獎等。此外,黃山市“新時代好少年”、歙縣優(yōu)秀少先隊員、校級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共同見證了這個少年如何將星辰大海裝進行囊。
溫暖燭火照亮人間角落
每逢周末,歙縣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總會響起輕快的腳步聲。姚鈺祺背著書包快步穿過斑駁的馬頭墻,闖進奶奶盼望的目光。遠遠看見孫兒回來,倚門而望的奶奶布滿皺紋的臉笑成了綻放的菊花。奶奶患有眼疾,獨居古城老房,讓姚鈺祺十分牽掛,每周雷打不動前來陪伴。“陪奶奶說話,匯報自己的學習和校園見聞,幫助奶奶打理菜園,夸贊奶奶菜種得好,讓奶奶開心。有空,還會陪奶奶外出吃飯,點的全是奶奶喜歡吃的菜。”隔壁鄰居都說奶奶是個有福氣的老人家。
這份溫暖不僅流淌在血脈之間,更潤澤著陌生人的心田。2023年深秋的那場交通事故中,他不僅冷靜報警、疏導交通,更在救護車抵達后默默離開。這種刻在骨子里的良善,化作日常點滴:從小學開始在母親的引導下參加公益活動,積攢文具、書籍、衣物等捐贈給山區(qū)的小朋友。
知行合一綻放青春光芒
節(jié)假日的歙縣徽州歷史博物館和陶行知紀念館內(nèi),身著紅馬甲的姚鈺祺用熟練生動的講解,向遠道而來的游客傳播家鄉(xiāng)的歷史與文化,累積志愿服務時長近百小時。他還是創(chuàng)建文明縣城中眾多的小小交通協(xié)管員之一,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交通 從我做起”的真正內(nèi)涵。
姚鈺祺興趣愛好廣泛,熱愛閱讀、編程、攝影、游泳等。堅持閱讀讓他領略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他曾為推廣家鄉(xiāng)的美景,拍攝漁梁壩短視頻引起旅游愛好者的關注;他撰寫家鄉(xiāng)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文章,拍攝成全英文簡介的短視頻,瀏覽量數(shù)十萬;他喜歡編寫簡單的小程序,向高校計算機系大學生請教方法、交流心得;他還嘗試做各類化學實驗,從成功與失敗中感受科學的魅力。
在“行知故里”,這個勤學善思、品學兼優(yōu)、全面發(fā)展的少年正以奔跑的姿態(tài)詮釋著新時代的成長密碼:既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胸懷,又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篤實;既傳承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文明基因,更激蕩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創(chuàng)新豪情。在他身上,我們看見了新時代少年美好的模樣——眼中有光、腳下有路、心中有夢。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