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是皖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2023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4月2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聯系到他時,他剛從醫院回到寢室。就在前一天上午,他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為江蘇一位8歲的男孩帶去了生的希望。
據了解,楊坤是皖南醫學院在校生第4例、安徽省第73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蕪湖市從入庫到初配時間最短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149毫升造血干細胞送往江蘇
"在正式捐獻造血干細胞之前,我住了幾天院,(4月2日)下午剛回到寢室。"楊坤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現在回想起這段時間以來的經歷,他還有些難以置信。
2024年5月中旬,楊坤在一次獻血活動中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我在學醫之前,就聽說過造血干細胞捐獻,通過和志愿者之間的溝通,最后決定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并上傳了血液樣本。"就這樣,楊坤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之后,楊坤的學習和生活一切如常,直到2025年2月中旬,他接到了一個來自蕪湖市紅十字會的電話。
"我竟然和一名患者的造血干細胞初配型成功了!"楊坤說,對于很多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來說,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與他人配型成功,這個消息讓他既意外又激動。"對方在電話里告訴我,與我配型成功的是一名江蘇的8歲小男孩,患有白血病,我不用立刻做決定,可以考慮考慮。"楊坤說,當時報考醫學院校,就是本著治病救人的想法,再加上之后小男孩的病情出現了惡化,他隨即決定捐獻造血干細胞。
楊坤在病房。
在經過體檢、高分辨分型等進一步精確匹配,3月27日,楊坤住進了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開始進行捐獻前的準備。4月1日8時30分,造血干細胞的采集正式開始,大概進行了三、四個小時,楊坤成功完成了149毫升造血干細胞捐獻。隨后,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被第一時間送往江蘇。
未來繼續投身公益活動
"我的父親身體不太好,也有其他親人因病去世,學醫是想幫助更多的人。"楊坤說,作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能夠為一個8歲的孩子帶來活下去的希望,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不論是學醫,還是捐獻造血干細胞,都是不同形式的治病救人。"
"他本身就是‘醫路相髓’紅十字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平時經常參加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種公益活動。"華龍是楊坤的輔導員,他告訴記者,在得知楊坤與患病兒童初配型成功之后,就立刻與他進行了溝通,包括健康跟蹤、心理疏導、學習幫助等。"作為醫學院校,我們一直培養學生有情懷、有大愛、有溫度,楊坤的經歷,對大家也是一次積極的引導。"
楊坤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并不知道受捐者的其他信息,但后續會通過安徽省紅十字會了解對方的恢復情況。"這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了公益事業的偉大。"楊坤說,在以后的學習中,他會盡可能向大家普及醫學方面的知識,繼續積極投身公益活動。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受訪者供圖)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