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在高山唱山歌,姐在房中織綾來......”4月12日下午,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迎來一批批天南海北的游客,大家剛剛邁進山村,耳畔便響起動聽的迎賓山歌《郎在高山唱山歌》。
當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農業農村廳、六安市人民政府主辦,“唱村歌游安徽——我的家鄉我的歌”2025年安徽省“四季村歌”首場展示活動在大灣村歡樂開啟。
恰逢陽春時節,挺拔的毛竹、青翠的茶樹染綠連綿高山,金黃的油菜花、火紅的映山紅扮靚和美山村。聽!青山下、花田里、清溪旁,大別山民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鳳琴領唱《大別山歌兒多》,返鄉創業青年吼起搖滾版《春潮滾滾過山來》,一首首村歌輪番唱響,迎接遠道而來的游客,展現老區人民的熱情好客。
質樸的大灣農民大舞臺上,一場薈萃全省各地民歌、山歌、原生態村歌的演出精彩亮相。大別山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帶著紅色記憶撲面而來,巢湖民歌《好雨好時節》奏響春日的希望樂章,桐城民歌《幸福茶歌》呈現茶園勞作的生動畫面,霄坑村歌《九華深處 神奇霄坑》描繪清麗江南的明山秀水,五河民歌《摘石榴》講述淮河之畔的民間風情......一首首耳熟能詳、曲韻悠長的歌曲,唱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表達了人們對鄉村振興、和美鄉村的向往。沒有華美的燈光,只有燦爛的陽光;沒有舒適的軟座,只有隨性的板凳。村民和游客圍攏而來,和著旋律,哼著歌曲,熱情獻上掌聲和歡呼。
“美麗大灣村,幸福大灣人。感恩黨的好政策,致富路上大步行、大步行!”悠揚的《幸福大灣村》,旋律中洋溢歡樂,歌詞里飽含深情。年輕的演唱者楊帆、余飛是土生土長的大灣村人,她們見證了近年來山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蒸蒸日上的生活。“我們希望把這首村歌帶出大灣村,唱響更大舞臺,讓更多人聽到大灣村人的幸福心聲。”楊帆、余飛異口同聲地說。
活動現場,非遺匠心市集、農特產品展銷等“鄉村嘉年華”消費矩陣熱鬧迎賓,剪紙、竹編等非遺技藝吸引游客深度體驗,六安瓜片茶藝表演與金寨靈芝雕刻同臺爭艷。大灣村村民汪珍在家門口擺開小攤,展示春筍、板栗、木耳、花生等土特產,迎來一撥撥前來嘗鮮的游客。“比大城市的農產品新鮮,還便宜!”上海游客李俊生老人贊不絕口。汪珍自豪地說:“自家產、自家銷,每月保底收入2000元。”
嘹亮村歌,唱響一段江淮雅韻,描繪一幅美好憧憬。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負責人介紹,全省各地將圍繞“四季村歌”活動主題,打造春山茶歌踏青行、田埂村歌農耕營、黃梅戲歌DIY、水上漁歌嘉年華、革命紅歌研學游、七夕情歌露營地、夜市K歌青春季、秋收歡歌打谷場、紅葉山歌風景道、科創AI歌元宇宙10大村歌場景,推動村歌進景區、進街區,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奏響新時代鄉村奮進新樂章。
■ 本報記者 張理想 本報實習生 崔宇晨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