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這頁在動!它的爪子剛剛撓了我的手心!”“山洞后面有綠光!是不是小甲龍在眨眼睛?”“快聽——書里有沙沙聲!像不像恐龍在啃樹葉?”“你們喜歡恐龍嗎?想不想用小手變出一只屬于自己的恐龍?”“當然想,可以變個甲龍嗎?”
最近合肥市直屬機關幼兒園中四班有點不一樣——小朋友們不是在玩積木、畫畫、講故事,而是在探秘恐龍!一場轟轟烈烈的“恐龍風暴”席卷了整個班級!從認識恐龍到動手創作,從考古發掘到大膽猜想,孩子們走進了一個神秘又精彩的遠古世界,在玩中學,在畫中想,在探索中發現。快來圍觀《恐龍探險隊》,看看我們的奇妙旅程吧!
“恐龍”初印象:你好,史前巨獸
在孩子們眼里,恐龍是神秘的、強大的!一張張充滿童趣的笑臉,一句句真誠的表達,開啟了與恐龍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我最喜歡霸王龍,它有大大的牙齒!”
“我喜歡甲龍,它背上像有好多刺,尾巴上還有尾錘。”
教師感悟
孩子都大膽站到鏡頭前,自豪地介紹自己喜歡的恐龍。一段段生動的小視頻,記錄下了他們對恐龍的喜愛與理解,也讓我們看見了他們眼中獨一無二的“恐龍朋友”。孩子的表達或許不夠準確,但他們眼中那份對“未知”的熱情,是最真實的求知開始。
情感共鳴:繪本里的恐龍溫柔又可愛
我們一起走進了繪本《你看起來很好吃》,看似兇猛的霸王龍,卻展現出溫柔的一面,孩子們邊聽邊笑,有的眼睛濕潤了——“原來恐龍也會有愛!”繪本不止讓孩子認識恐龍,更在他們心里種下了愛與陪伴的種子。
教師感悟
繪本帶來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情感的觸動——原來,“強大”也可以很溫柔。
動手動腦:讓恐龍“重現”世界
恐龍化石
小小“考古學家”們用黏土一點點勾勒出恐龍骨架的輪廓。
恐龍蛋
畫筆與剪刀的結合,剪紙變魔術,一顆顆“恐龍蛋”悄然誕生。
剪紙恐龍
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小恐龍躍然而上,看,它們站起來了。
拓印恐龍
廢舊材料變一變,拓印顏料變恐龍,五顏六色的恐龍在對我笑呢。
恐龍投影
孩子們用紙杯自制“投影儀”,在杯底的透明膠帶上畫出恐龍圖案,打開手電,墻面上突然出現一只“大恐龍”緩緩走來,恐龍“登場”了,全場驚呼不斷!
教師感悟
動手是表達,動腦是探索,在一剪一畫、一光一影中,孩子們也在“構建”自己的世界觀。一次次手工嘗試,一次次實驗調整,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思,真正做到了——“動手+動腦”,玩出科學力!
探秘考古:我們真的是“挖掘家”
沙池區變身“化石發掘現場”!拿起“工具”,孩子們在細沙中小心翼翼地尋找“恐龍化石”。每一塊“發現”都讓他們歡呼雀躍,那是一份來自億萬年前的“驚喜禮物”!
教師感悟
小小“考古學家”們用鏟子、篩子奮力挖掘,仿佛沙池中藏的不止“化石”,還有孩子們在全神貫注中的專注力與成就感。
創意爆棚:恐龍涂鴉大作戰
在戶外陽光下,恐龍們也玩起了“變裝秀”!墻面上、透明膜上、石頭上——到處都是孩子們創作的“恐龍世界”;小手一揮,涂鴉出腦海中的奇思妙想,藝術與自然在這一刻無比和諧!
教師感悟
墻面、膜片、石頭都成了畫布,孩子的想象力,只需要一點空間就能無限擴展。
腦洞大開:關于恐龍的奇思妙想
“恐龍為什么滅絕了?”“如果恐龍還活著,它們能不能當寵物?”“恐龍會不會變成現在的鳥?”
恐龍會進化成什么?
假如恐龍復活了!
恐龍為什么滅絕了?
教師感悟
我們聽見孩子們眼睛里的星辰大海,在一個個天馬行空的猜想里,科學的種子悄悄種下,未來的夢想,已經啟程!
家校攜手:共建恐龍世界
別以為孩子們天馬行空的講述都是“臨場發揮”——他們在家早就練習過啦!一段段精彩講述的背后,是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查閱資料、制作道具、認真彩排的溫馨時光。
我們的“侏羅紀公園”沙盤造景也離不開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形態各異的恐龍模型,來自爸爸媽媽的用心準備;沙、石、綠植,一景一物,是家長、孩子和教師共同“布景”的成果,構筑出孩子心中真實又夢幻的恐龍家園。
還有家長帶來恐龍科普圖書、繪本,與大家分享恐龍的冷知識和趣事;更有“專家型”家長走進課堂,帶來一場生動的恐龍小講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問題一個接一個,課堂秒變“科學現場”。
教師感悟
一場恐龍探險的背后,是孩子在園中探索、在家中延伸、在親子陪伴中成長的真實縮影。感謝每一位家長的支持與參與,讓這段童年時光,變得更加豐盈而有力。教育不止在課堂,家庭的力量讓孩子的探索更深入、體驗更完整。
《恐龍探險隊》不僅僅是一次游戲,它是一次關于自然、歷史與藝術的綜合游戲活動;在玩中學、學中思,孩子們學會了觀察、表達、動手、合作與探索,每一步腳印,都是他們成長的見證。恐龍雖然遠去,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在悄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