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合肥市長江路幼兒園教育集團淮北路分園以春日為主題,將黃梅戲與幼兒教育深度融合,開展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園所注入了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
教研團隊結合春日元素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先組織教師系統學習黃梅戲經典唱段,分析春日詩詞與戲曲旋律的適配性,再從幼兒認知水平出發,將《春曉》《春夜喜雨》《詠柳》等春日詩詞改編為童趣化戲曲教學內容,力求讓幼兒在感受春天美好的同時,領略黃梅戲這一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在教學實踐中,幼兒園針對大、中、小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開展了差異化的黃梅戲教學,同時通過“每日一賞、每周一唱、每月一演、每期一展”的模式,讓黃梅戲全方位融入幼兒的校園生活。
小班組匯報了將童趣黃梅戲手指歌創意改編為古詩《春曉》的教學內容。每日利用碎片時間播放改編后的音頻,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熟悉旋律。每周的“快樂大放送”時間,成為孩子們的專屬唱跳時刻,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一邊哼唱《春曉》,一邊做出可愛的手指動作,比如唱“處處聞啼鳥”時用黃梅戲婉轉的唱腔配以蘭花指手勢,稚氣中透著戲曲的韻味。唱“花落知多少”時借鑒了黃梅戲『疊手嘆』程式:左手掌心朝上平托,右手背輕擊兩下,配合拖腔表現落花紛飛的悵惘。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黃梅戲與春天的美好,在玩鬧嬉笑間自然而然地接觸黃梅戲。
中班組圍繞黃梅戲《春夜喜雨》開展了教研匯報。每日通過播放音頻,讓孩子們沉浸在黃梅戲的婉轉唱腔和春雨的詩意氛圍中。每周的學唱活動,不僅有老師教唱,還會組織孩子們進行故事表演,扮演雨滴、花草等角色。到了每月一演環節,中班小朋友會登上“黃梅小舞臺”,為其他班級的小伙伴帶來精彩表演,實現跨班級的文化交流與展示,用生動演繹詮釋“潤物細無聲”的美妙意境。
大班組以黃梅戲《詠柳》為四月份核心教學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每日欣賞經典黃梅戲片段和《詠柳》的黃梅戲版本,培養孩子們對戲曲藝術的感知。每周開展多樣化活動,從學唱、編排打擊樂到制作精美的戲服道具。每月在“黃梅小舞臺”上,大班孩子們進行跨班級表演,展示自己精心準備的節目,從劇本創作到舞臺呈現,充分展現他們的創造力與表現力。
未完待續......
經過多日的教學實踐,黃梅戲與各年級組春天主題的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孩子們掌握了黃梅戲的基本唱腔和表演動作,藝術素養得到極大提升,對春日自然與傳統文化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語言表達、團隊協作等能力在一系列活動中得到充分鍛煉。
此次黃梅戲與春日主題的融合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創新教學方式,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黃梅戲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張梅)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