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原來手機可以變成新農具。”4月23日上午,在廬江縣移湖街道閘山村,村黨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汪斌和村黨委書記謝付田通過直播鏡頭向肥東縣定光小學的50余名小學生展示“書記四人尋”助農直播的場景。這場別開生面的“科技助農云課堂”以“鄉村直播間+教室大屏”聯動的方式,讓孩子們與現代農業科技應用場景實現“零距離”。
“問天問地”里收獲成長
“最開始是怎么想到利用直播的形式來幫助農民伯伯的?”“做助農直播真的有用么?”小朋友們問天問地,在這場“科技助農云課堂”上積極互動、踴躍提問。四年級一中隊李語欣同學說,她也想嘗試去學習科技助農,比如直播帶貨。對此,汪斌告訴小朋友們:“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小朋友們能主動思考通過科技助農參與鄉村建設,這份熱情和責任感太可貴了!從你們身上,我看到了鄉村振興事業薪火相傳的希望。直播帶貨只是助農的一種有效工具,而想要掌握好工具的前提,就是要靠努力學習知識基礎,培養對科學技術、農業科學的興趣,為未來實踐做好準備。”
定光小學老師盧珊表示:“這堂‘科技助農云課堂’讓課本上的‘鄉村振興’四個字有了清晰的形象,未來我們也會增設了‘智慧農事’實踐課,讓同學們真正有機會去親身體驗。”
青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這場云端對話,不僅是一堂科普課,更是一場課本與實踐的深刻體驗。“書記四人尋”助農直播間開啟“書記早市”直播,4位村書記每日早上7點通過實景展示蔬菜削皮驗鮮、現秤活禽等特色形式,4天累計銷售青菜、萵筍等農產品509單,銷售額達2.2萬元。直播采用“村民出鏡+冷鏈直發”模式,實現江浙滬皖地區12小時農產品直達餐桌,平臺總曝光近50萬次。
閘山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團廬江縣委組宣部部長吳運敏說:“當青春視角遇上科技助農,碰撞出的是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這場“云課堂”既是教育創新的生動實踐,更是對‘未來誰建設鄉村’命題的青春應答。通過‘小手拉大手’,讓科技浪潮涌向更廣闊的江淮田野。”
從好奇的提問到創意的迸發,從屏幕前的觀察到田野間的實踐,當直播數據化作求知的密碼,當村書記的手機從通訊工具轉變為農具,農田里的科技創新成為最生動的教材,是科技對農業的重塑,更是一代新農人續寫的鄉村振興篇章。
(吳運敏 本網記者張華)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