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在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的開幕式上,一份報告引發眾多關注!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區域競爭力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首次位居全國第五位。
今年安徽排名較上年上升一個位次,僅次于北京、廣東、上海、浙江。安徽人工智能產業是如何實現躍升的?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安徽的“超車”始于數年前的布局積累。回望發展歷程,一條清晰的戰略路徑躍然眼前:
2018年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專項規劃;
2021年將人工智能列入全省十大新興產業高位推進;
2023年以來,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機遇,全國較早出臺三年行動計劃和專項政策,系統推進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大應用;
2024年,安徽圍繞國家部署“人工智能+”行動,印發實施《安徽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行動方案》。
——這種政策集成創新速度形成獨特的“安徽節奏”,讓全省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快速成型。
前瞻布局、系統謀劃,安徽在國家新一輪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格局中實現提前卡位、走在前列,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全省人工智能規上企業和關聯企業分別為783家和1.2萬家,安徽已成為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布局和重大平臺最為集聚的省市之一。
躍升的“密碼”還有什么?《中國人工智能區域競爭力研究報告》特別提到:安徽發力智算建設和重點技術攻關,憑借智能算力躍升與場景應用創新首次超越江蘇,位居第五位。
智能算力是安徽晉級的關鍵變量。安徽已建成包括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蕪湖數據中心集群、宿州算力產業園等的合肥、蕪湖、宿州三大智算中心。
目前,安徽人工智能在算力、數據等基礎設施和基金、人才等方面已有一定優勢,全省智能算力超過2.4萬P,公共數據開放平臺、省數據交易所先后上線人工智能專區,人工智能母子基金投資金額超過37億元,全省121所高校直接服務人工智能產業的本科專業點超過240個,在校本碩博人數超過5.3萬人。
同時,在場景應用創新方面,2023年以來安徽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全域應用場景一體化大市場建設,圍繞“人工智能+”釋放高質量場景機會300多項,帶動全省研發推出行業大模型70多個。這些場景覆蓋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開幕式當天下午,科交會的“十大”專項對接活動之一,“人工智能+”場景對接活動在合肥舉行。活動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公共服務、社會民生等重點方向,發布重大場景機會,開展場景對接招商,加快推進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在皖落地。
省氣象局、國能安徽、奇瑞汽車及亳州、馬鞍山、黃山三市圍繞氣象預報、工業運維、智能駕駛、現代農業、智能制造、智慧文旅等領域集中發布了“人工智能+”重大場景機會近20項。
此次對接活動突出場景創設和成果應用,旨在推動更多優秀企業和項目落戶安徽,助力安徽打造全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創新高地。
此外,在產業載體方面,安徽集聚了一批人工智能產業資源,擁有中國科大、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擁有合肥“中國聲谷”、蕪湖“中國視谷”、蚌埠“中國傳感谷”等產業集群,以及安徽人工智能產業先導區等人工智能產業園區。
其中,安徽人工智能產業先導區匯聚“政產學研金服用”資源,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窗口,已吸引行業大模型相關企業落戶14家,全省已建成通用人工智能創新園區5個,正在因地制宜圍繞各自領域和垂域場景,逐步形成關鍵技術研發集聚地和人才活躍生態社區。
當前,安徽正圍繞“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隨著創新要素的持續集聚和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人工智能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正以其強大的創新動能和變革力量,為安徽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希望大家更多關注排名背后我們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的潛力,未來進一步做優存量、提升增量,切實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安徽省科技廳人工智能中心負責人李南凱說。(記者 呂文衛 程昊)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