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團委的“科技小屋”志愿課堂迎來第129期活動。該志愿服務活動,通過“PPT講解+手工制作”的創新課堂模式,為青少年帶來生動有趣的科技啟蒙課程,在寓教于樂中培養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
理論結合實踐,打造沉浸式科技課堂
“科技小屋”課堂采用“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方式,每期課程圍繞一個科學主題展開。志愿者們首先通過PPT講解科學原理,如齒輪傳動、電路基礎、機器人編程等,幫助孩子們建立知識框架。隨后,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學生們動手制作相關手工作品,如簡易機器人、太陽能小車、電子賀卡等,在實踐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以前覺得科學知識很抽象,但通過自己動手做,一下子就明白了!”一位參與課堂的小學生興奮地說道。這種“學中做、做中學”的模式,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
志愿接力,薪火相傳
“科技小屋”項目依托機電工程學院的專業優勢,吸引了眾多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者們利用課余時間精心設計課程,確保內容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許多志愿者表示,在服務過程中,不僅鞏固了專業知識,更收獲了奉獻的快樂。
校地合作,輻射更廣科普影響力
學院積極與周邊社區合作,將“科技小屋”課堂推廣至更多地區,惠及更多青少年。項目團隊曾獲得“校級優秀志愿服務隊伍”榮譽稱號,并受到家長和學校的一致好評。機電工程學院團委書記表示:“‘科技小屋’不僅是學院服務社會的窗口,更是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搖籃。我們將繼續優化課程體系,讓更多孩子愛上科學、探索科學。”
姚啟 張倩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