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城”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鮮明標志。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蕪湖順利邁入“5000億俱樂部”使出的一招“先手棋”。據了解,2025年蕪湖聚焦成果轉化,科技支出總量將超過30億元,占一般公共支出總預算比例超過15%,位居長三角城市前列,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更加深度融合。
大江資訊記者了解到,我市正在打響“鳩茲科創灣”品牌,進行“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持續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開展技術轉移體系補鏈強鏈行動,構建“概念驗證—小試中試—孵化—場景應用”的全鏈條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推動技術成交額穩步增長。
根據年初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蕪湖今年將組建規模30億元的 “鳩茲科創灣”發展母基金,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探索建立鼓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包容性考核體系,通過“孵投聯動”新模式,面向優質科技成果、高科技項目和創新型企業“直投”“跟投”。
以“鳩茲科創灣”建設為抓手,我市重點圍繞產業鏈布局研發平臺,讓更多科技成果沿“鏈”下蛋,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目前,“鳩茲科創灣”已有智算經濟產業園、灣谷科技園等10個園區投入運營,8個園區已開工建設,入駐科技型企業近300家。2025年,蕪湖市計劃招引1000家科技企業,布局未來產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繼續爭創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下面一組背景數據更加揭示了蕪湖如此強調成果轉化的深層邏輯。2024年,蕪湖研發經費投入占GDP4.28%,居全省首位。蕪湖努力構建高效成果轉化機制,實施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服務科創企業1200余家,授信總額超400億元。當年發布場景創新應用機會清單300項。聯動“科大硅谷”的“鳩茲科創灣”從藍圖變為現實,主動承接合肥等地創新成果外溢,安徽科創“北谷南灣”新格局呼之欲出。當年,蕪湖城市創新能力躍居全國地級市第22位,一舉上升4位。
▍記者:楊友藝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