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安徽,目光始終聚焦科技創新。安徽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的中生醫療科技公司,行政總監馬瑩瑩正在與下游企業溝通新產品流式細胞儀的應用場景。兩年前,他們從蘇州落戶到合肥后,在大健康研究院300萬元項目遴選資金和技術平臺的支持下,新產品的研發周期縮短了一半時間。
中生醫療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行政總監 馬瑩瑩
作為一家初創公司,還是缺人才、技術、資金、應用場景,合肥大健康研究院剛好能夠提供技術轉化、推廣應用、投融資等一站式服務,跟我們一拍即合。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院長助理 金騰川
研究院積極構建“科學+產業”的融合創新體系,已完成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及生物安全等6個子平臺建設,引育企業39家、估值超30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安徽時指出,高水平建設國家實驗室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堅持科學技術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全力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持續提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創新平臺能級。依托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完善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機制。在合肥科學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服務國內外200多家用戶單位,支持超過3800項前沿研究課題。依托穩態強磁場、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等大科學裝置建設,目前在超導、磁體、等離子體應用等領域,孵化企業近50家。
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 所長 宋云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我們正在加快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和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建設,加快聚變能源研發進程,希望能產出更多的原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這幾年,安徽加快建立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圍繞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發展和未來產業,安徽不斷健全“雙招雙引”和產業培育工作機制,努力造就更多高科技、高性能、高質量的“金娃娃”。
本臺記者:丁劍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從2019年招引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九州云箭公司,短短幾年間,這里就集聚了近20家航空航天企業,形成了一個百億元級別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在這個園區的深藍航天生產基地,正在帶領團隊進行火箭關鍵零部件制造的團隊負責人劉明亮告訴記者,依托當地在火箭發動機、火箭箭體制造及總裝等領域的完善產業鏈條,以及安徽省在深空探測領域集聚的豐富科研資源。目前,他們已經把整個火箭生產環節中技術難度最大的總裝工序布局在了這里。
深藍航天蚌埠基地 負責人 劉明亮
深藍航天是全中國第一個做回收火箭的(公司),產業園從建設、交通都很符合我們航天的發展基本條件,預計今年年底進行一次入軌飛行任務。
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產業創新領跑一路。當前,安徽正在扎實推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兩大工程,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加快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目前,全省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個。在安徽,平均每天新增10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安徽省科技廳 黨組書記 吳勁松
牢記總書記的指示,要在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上當先鋒,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等,各個方面的科技創新都取得了明顯成效,把總書記的指示認認真真地貫徹落實到位,把科技創新優勢變為經濟發展的勝勢。
以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3年保持全國第一方陣。過去一年,安徽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69%,居全國第7;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43.6%。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汽車產量增長18.2%,工業機器人增長1.1倍,集成電路增長19.5%。安徽產業向新發力、向智而行,新質生產力發展脈動強勁。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