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新疆去!”2015年7月,剛剛從黃山學院畢業的張贊芳積極響應祖國號召,作為西部志愿者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年的志愿服務結束后,張贊芳選擇繼續留疆,為祖國、為建設新疆繼續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是張贊芳在工作中一直堅守的理念。在新疆新和縣人社局服務期間,他深入了解到當地教育與內地教育存在的差距,心中便暗暗發誓,要用自己所學為這片土地帶來改變,這也是他選擇留疆的原因。
2017年張贊芳任新疆墨玉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2018年擔任墨玉縣第四中學德育處主任,2021年至今擔任墨玉縣第二高級中學副校長。從2017年參加工作到2022年,他全身心致力于中學生思政工作,仔細觀察當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點滴變化,積極探尋新時代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以更加專業化、科學化的思政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應對中學生的思想變化。
學校德育工作理念落后、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缺失,這位步入教書育人行列的“新人”又該如何應對?
張贊芳設計了一套符合學生實際的管理辦法:適合——堅持——公平。他深究本校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現狀、不良行為習慣存在根源,制定了一本適合學校實際的學生管理手冊,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確保管理手冊使用做到公平公正。“手冊不再是約束,而是陪伴我們高中三年,不斷糾正不好習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成長伴侶。”學生在調查問卷中這樣反饋。
“思想政治工作要進行規律性研究,契合學生的特點,善于利用‘畫像’的方式去分析學生目前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再從技術上及時跟進,就有可能形成一個更高級更完善的思政模式。”張贊芳如是說。
張贊芳開展調研,針對一些家長“缺了解”和“缺教育”的問題,在學校推行了以“勤”為核心的家校共育工作理念。通過班主任勤聯系家長、學校勤開家長觀摩會、學校勤設家庭教育課等三大途徑,很大程度地解決了家長缺乏對孩子的了解、缺乏家庭教育理念的兩大難題,讓家長從走進校園到走近孩子,再到走近教育,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更多途徑。
“這幾年新疆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就想著要在這里做一些事情,解決一些問題,實現我的人生價值。”張贊芳感嘆道。
新疆墨玉縣到張贊芳的家鄉山東菏澤市有近4000千米的距離,遙遠的空間分離和陌生的生活環境一度讓張贊芳的父母十分擔憂,也屢次表達希望他回家鄉工作的想法。然而在工作期間,張贊芳憑借著自己出色的表現,先后榮獲“縣級先進德育工作者”“優秀黨員”“地區級優秀教師”等稱號。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工作的肯定,更是給父母的 “定心丸”。
“參與西部計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看到自己服務的地方變得越來越好,內心的喜悅與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如今,新疆發展日新月異,交通愈發便捷,張贊芳與家鄉的距離不再遙遠,與父母團聚也更加方便,工作之余,他也會和家人一起欣賞祖國西部的壯麗山河,共同領略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
記者沈思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