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深業小學 薛菲菲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為了滿足教學要求,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必須要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措施與途徑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小學科學教學的發展。
一、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課標的推廣已經實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仍然有許多教師并未嚴格依據新課標開展教學,大多數的小學科學教師所使用教學方法與模式顯得比較單調、乏味、呆板、不夠靈活,“滿堂灌”的科學課堂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而言簡直是一種“傷害”。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措施
1.讓學生親手實踐去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一年齡段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要以學生的感官與實際操作為前提。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讓學生完全參與到實驗當中,并給予充足時間對整個實驗進行仔細觀察,讓其能夠針對實驗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充當的是“引導者”的角色, 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探索并對新知識靈活運用,進而實現對新知識的再創造,一步步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培養。
2.創設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利用創設課堂情境的方式去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甚至提出與課本或教師不同的觀點,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例如在講解與火山噴發相關的科學知識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向學生展示火山噴發的圖片與視頻,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完全集中在教學內容中,此時教師便可進行相關的提問,讓學生將多媒體所展示的內容、課本的內容與教師的提問進行有機結合,去進行探究與思考。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從而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了較好的培養。
3.豐富教學手段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一個人是否具備創新精神的直接體現,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對于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也應有所創新,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豐富現有的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舉出我們生活中常用到的一些物質,并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究,像肥皂、牙膏等都可成為小學科學課堂中研究的對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物質的形態與生活中發揮的作用會理解得更加深刻,并從中展開思維,發掘物質更加潛在的作用,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增加實驗課的內容,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創新能力也得到更進一步的培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僅能讓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更是對學生今后學習與生活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引導者,要在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去積極探索培養創新精神的教學措施,從而讓小學科學教學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