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體驗沒結束,我就決定留在這里了”。去年6月底,因為一張人才體驗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畢業的河南籍青年陳奇留在了心動城市——蕪湖市。他說,蕪湖市不僅環境好美食多,更有禮遇人才的誠意與態度,符合“C類”人才認定的他,不僅在蕪湖市收獲一份不錯的工作,還享受到40萬元購房補貼,以及健康體檢、子女入學、隨遷配偶安置等福利,“在這里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干事業”。
城市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朝著“聚焦高質量、沖刺八千億、建成副中心”目標奮進的蕪湖市深諳其道,持續堅持人才強市主戰略,接連推出“紫云英人才計劃”“暢聊早餐會”等,啟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蕪湖市共青團主動作為,積極落實蕪湖市各項人才政策,通過舉辦各種主題的青年交流營活動,將青年人才引進來,再通過揚帆計劃、社會實踐等品牌活動,讓青年沉下去,在田間地頭、在企業車間深度了解蕪湖市,為城市招攬到更多青年人才,讓青年在城市更有成就。
中外大學生書房交流
跑政策 4034名大學生領到實習補助
“這是我第一次申請實習補助,除了實習工資,還有額外的每個月補助1000元,這種被重視的感覺真好”。這個暑假,蕪湖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王飛正在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習,在通過政策審核后,他拿到了第一筆實習補助,這是他之前不曾想到的。
“的確,以前很多的人才政策都是聚焦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補貼,像這種還在實習階段就能到補貼的并不多?!眻F蕪湖市委青年發展部副部長黃偉說,一年多來,蕪湖市已為4034名產業實習大學生發放補貼,累計發放資金超1630萬元。今年,該市又專門下撥近2000萬元的產業實習補貼資金。
據其介紹,近年來,蕪湖市順應汽車產業“新四化”趨勢,把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首位產業、首位謀劃、首位支持,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超乎以往,看到這一可為之處,2022年2月起,團蕪湖市委建立首批產業實習企業庫,99家來自各產業的重點企業入庫并開發實習崗位,政府按每人每月1000元標準給予生活補貼(補貼限期不超過6個月)?!霸谖覀兦捌诘恼{研中,很多在企業實習的大學生畢業后留下來就業的概率比較大”。黃偉說,在今年3月的一次統計中,那些進入企業實習的大學生留下來的占到39%,留蕪率甚至更高。
真金白銀的投入遠不止實習補貼。去年,蕪湖市線上分四輪派發價值3000萬元的人才體驗券,并開放使用首批非營利性人才服務招引平臺——紫云英人才驛站。憑借體驗券,青年人才在人才驛站可享受七天免費住宿,并可前往五十多家合作餐飲單位和旅游景點,相關部門同步提供人才政策咨詢、就業創業指導、企業精準對接等配套服務。截至目前,紫云英人才城市體驗活動已開展24期,1.1萬多名市內外大學生化身“城市體驗官”。
2021年,蕪湖市成立安徽首家人才發展集團,為人才來蕪創新創業提供一站式、集成化服務。作為全市人才工作的“總服務商”“城市HR”,市人才發展集團針對人才政策兌現難、跑斷腿的問題,聚焦流程重構再造,全面承接涉及13個市直部門和10個載體單位的21項政策兌現服務,實現了人才資金政策兌現的“網購式”體驗。
暑期社會實踐理論宣講團火熱開講
架橋梁 為城市發展招攬更多人才
今年5月,由團省委、省學聯、中共蕪湖市委、蕪湖市人民政府、安徽師范大學主辦,團蕪湖市委等單位共同承辦的“慧聚長三角 共筑中國夢”青年學子交流營活動一度火出圈。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86所高校的270名碩博研究生在蕪湖市度過美妙的一周。
“當時,有2名博士研究生簽約了安徽師范大學,1名博士研究生簽約了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4名碩士研究生與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叵脒@場交流營帶來的收獲,團蕪湖市委副書記賈冕茜直言,能夠這么順利地留下這些青年人才是這次交流營的意外之喜,“當時更多的是想向他們推介蕪湖這座城市,沒想到這么受肯定?!?/p>
在其主持的工科類座談會上,包括奇瑞汽車在內的一批本土企業家們來到了現場,與碩博研究生們面對面交流?!按蠹覍@些企業很感興趣,逮著他們的人力資源總監,直接問企業發展方向、薪資待遇,開誠布公,聊得很透”。賈冕茜說,七天里,交流營走訪了奇瑞汽車、海螺集團等優質企業,體驗了長江夜游,參加“紫云英人才之夜”活動,開展青年人才交流座談會......滿滿的行程安排無不透露出一座城市對人才的歡迎與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活動在組織之初計劃是50人到100人的規模,但在得到團省委和共青團中央的大力支持后,來自全國各高校400多名大學生報名,為了確保活動效果,最后遴選了270人參加。“就這樣,活動經費超了三四倍,當時市委市政府說了一句‘你們安心辦好交流營,經費肯定會做好保障’,支持力度非常大?!辟Z冕茜說。
交流營雖然畫上了句號,這樣的“搭橋工程”團蕪湖市委還在繼續。8月9日至10日,由團省委、省教育廳、省青聯、省學聯主辦,團蕪湖市委等單位聯合承辦的“發現皖美之美——‘行知中國?感知蕪湖’”中外大學生社會實踐周在蕪湖市開展,來自16個國家的31名中外大學生走進蕪湖市。2022年~2023年,蕪湖市連續兩年在5月20日這天開展蕪湖紫云英人才日活動,啟動萬名大學生城市體驗活動,向全社會發布10條紫云英人才體驗精品路線,向全球發布“紫云英”人才之約,邀請各類人才來蕪湖尋夢、追夢、圓夢。蕪湖共青團正用青春的視角向外推介蕪湖、展示蕪湖。
清華學子在蕪湖市開展交流實踐
北京大學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揭牌
搭平臺 在交流實踐中感知城市脈搏
汪奇軒,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7月初與同學一起走進蕪湖市各級黨政機關參與政務實習。轉眼,實習過半,這座山水之城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去后,我要把蕪湖的方方面面講給更多北大人聽,動員更多優秀北大學子走進蕪湖、愛上蕪湖、建設蕪湖?!蓖羝孳幷f。
據介紹,聚焦不同成長階段大學生的社會融入和就業發展需求,蕪湖市精心打造多元化活動載體,提供精準服務。針對剛入學的大學生,團蕪湖市委聯合相關部門建設“明日鳩茲”青年人才庫,累計服務在蕪高校新生1.5萬名,吸納2550名國內外優秀學生入庫;對于學業成熟的大學生,連續5年實施“揚帆計劃”政務實習,開展“萬名大學生看蕪湖”等活動,現已累計開發政務實習崗位1750個。今年,蕪湖市依托“揚帆計劃”大學生政務實習工作,開發優質政務實習崗位,除了本地高校大學生,還吸引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的158名優秀大學生,來自市外其他高校的273名優秀大學生來蕪湖市參加實習。
要讓青年愛上蕪湖,首先要感受蕪湖。除了政務實習、產業實習,沉浸式、全方位地體驗城市則是另一個認知城市的渠道。多年來,團蕪湖市委持續與北大、清華等高校加強聯系,推動蕪湖市成為更多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基地,常態化承接大學生來蕪社會實踐團隊,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走進蕪湖、體驗蕪湖、了解蕪湖。今年7月份,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別應邀來到蕪湖市開展為期一周的暑期思政實踐課程,北京大學還揭牌成立了北京大學思想政治實踐課教育基地。
基層是城市的肌理和脈絡,也是城市治理的前沿和窗口。為給廣大青年學生走進基層、融入社會搭建平臺載體,團蕪湖市委積極推動各縣(市、區)團組織與在蕪高校團委結對共建,創新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路徑。僅今年,就有一百余支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在蕪湖市走街串巷、進村入戶,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文化宣講等活動。在一場場青年人才與城市之間的雙向奔赴中,讓青年學子們將理論學習、實踐鍛煉、考察觀摩結合起來,更好地融入社會課堂,躬身實踐,深刻感受蕪湖發展的脈搏。
“在新聞上看再多關于這座城市的消息,都不及自己來親身體驗一回”“這是一座很有干勁很有闖勁的城市,有想法的年輕人在這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臺”......8月4日,團蕪湖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舉辦“蕪湖的未來 我們一起來”青年人才交流座談活動,“揚帆計劃”政務實習大學生代表三十余人參加,大家分享著實習感悟和收獲,暢享個人的職業規劃和對這座城市未來發展的期望。
心安之處即是家。蕪湖不僅是一座需要人才的城市,更致力于打造一座人才需要的城市。“我們用真心實意禮遇人才、真金白銀服務人才、真招實舉成就人才,用滿滿誠意體現城市對青年人才的友好包容”。團蕪湖市委書記楊磊說,在安徽人才強省的戰略下,蕪湖市已經成為“天下英才紛至沓來”的向往之地,正在打造“天下英才競相奔涌”的首選之地,持續打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樣板之地。“對于人才,蕪湖市主打一個舍得——舍得花更多時間、精力和財力,為大家提供全力以赴的支持”。
下一步,團蕪湖市委將持續聚焦青年人才發展,為青年學子們搭建更多的實習實踐平臺,促進城市與青年的雙向奔赴,為蕪湖市建設省域副中心凝聚青春力量,助力蕪湖市成為青年人才安放青春的港灣。
□本報記者 程榕娟,通訊員 龔茜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