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大學團委副書記 趙穎虹
習近平總書記在3·18座談會中指出,“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高校共青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是“大思政課”育人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把握新時代“大思政課”的內涵外延,厘清共青團的職責定位,從價值維度、主體維度、方法維度出發,用好社會大課堂,講好“大思政課”,切實履行共青團為黨育人的神圣使命。
價值維度:培植思政育人“大情懷”。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共青團要想上好“大思政課”,首先要培養一支有“大情懷”的共青團干部。只有團干部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心系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事業,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方能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牢牢把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主動服務和推動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的價值追求!
主體維度:主動融入思政“大格局”。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單純一條線的工作,而是全方位的。共青團是眾多思政主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擁有著可為、能為、應為的廣闊天地。安徽工業大學團委始終立足“政治學校”定位,主動融入思政“大格局”。一是將“第二課堂”全面納入學校“五育并舉”人才培養方案,促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融互促。二是社會實踐全面嵌入國家一流課程《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實現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同頻共振。三是“青馬工程”培養全面深入二級學院。聯動校內外各方資源,小班化、精品化、科學化、立體化構建校院兩級“青馬”培養體系,源源不斷為黨輸送信仰堅定、能力突出、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青年政治骨干。
方法維度:守正創新思政“大課堂”。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新要活力。近年來,安徽工業大學堅持聯合“專業隊伍”,深入基層送“理”。邀請有顏又有才的青年講師來校開展“春風大講壇”;組織馬院青年教師開展“春風送‘理’”進學院、進支部、進基地三進活動;打造有趣又有料的“青春思政課”,通過音樂、舞臺劇、故事等多種形式將黨的理論如徐徐春風吹入青年之心。堅持用心辦好“行走的思政課”。帶領團員和青年19年模擬長征行,用25000步感悟長征精神;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足跡,走進馬鋼智園,感受產業巨變;走進薛家洼,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進凌家灘遺址,增強文化自信;堅持創新“網上共青團”,青言青語講“理”。遴選百余名大學生宣講員,打造“分分鐘學黨史”“青說二十大”“分分鐘學思踐悟”“故事里的初心”“繪學習”等網絡品牌,讓青年人在學思踐悟中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