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育局局長 徐國軍
《學前教育法》聚焦解決學前教育瓶頸問題,做出系統制度設計和規范,全面構建了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保障機制,為進一步深化學前教育改革、推進學前教育規范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歙縣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持續強化政策、土地、資金、隊伍等要素保障,不斷健全學前教育保障機制,不僅實現學前教育的全面普及,更在優質發展上取得顯著成果。
黨委政府重視,“三個一”督促各部門履職盡責。成立以縣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組長、16個縣直部門28個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學前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召開專題會議解決學前教育發展瓶頸問題。連續兩年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寫入縣政府工作報告。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每周一調度、每月一匯報、每季度一總結”,有效督促各部門履職盡責。
增加資金投入,持續凸顯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2017年以來共投入1.5億元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4所,新增學位2010個;投入1740.8萬元用于信息化硬件設備和玩教具配置。建立健全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幼兒精準資助機制, 2017年以來,撥付280.85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孤兒和殘疾兒童5617人次。
落實編制保障,不斷加強幼兒園保教隊伍建設。2024年秋季學期,全縣在園幼兒7586人,教職工1262人,專任教師648人,保育員260人,落實縣內各幼兒園“兩教一保”或“三教輪保”。20余名編外教師與編內教師享受同等待遇。近4年招聘教師172人,盤活中小學富余師資,通過轉崗任教保障幼兒園師資需求。
注重質量提升,深度推進學前教育內涵發展。全縣28個鄉鎮實現“一鄉鎮一公辦園”全覆蓋,同時組建4個學前教育集團,安排8所城區優質公辦園,對口幫扶54所鄉鎮園、民辦園。聚焦陶行知教育思想、徽文化、竹文化、陶瓷文化等“活教材”,形成“一園一品”的特色辦園思想和園所文化。針對鄉村幼教點以混合班為主的特點,以“大帶小”、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混齡游戲實踐研究,成效明顯。
教育部指出,為學習貫徹《學前教育法》,將進一步健全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健全學前教育資助政策,做到“預算有科目,撥款有標準,分擔有機制,資助有制度”。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對失德失范行為零容忍。依法保障幼兒園教師隊伍工資待遇,提高教師培養層次和培養質量。接下來,歙縣教育系統將深入學習《學前教育法》,抓好貫徹落實,嚴格幼兒教師資質條件,依法保障其工資待遇,提高教師培養層次和培養質量,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好上園”“上好園”的“美美與共”需求,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