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北市深度打造“煤美與共• 湖上淮北”的城市名片。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化長三角區域文旅交流合作 。在合肥召開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發布會”上,江浙滬皖黨政首長面前擺放的《合肥十景》青花瓷杯,就出自淮北籍畫家潘曉冬的手筆。他傾情于安徽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以游者的身份、畫家的視角創作了《大美安徽•禮贊文旅》系列,淮北題材是本系列唯一不是以游者身份創作的作品,他在淮北生活了四十多年,父母是第一批建市干部,他對淮北有著特殊的感情。兒時曾獨自徒步八公里三次登上石山孜飛來峰、中學春游常去化家湖觀賞金燦燦的油菜花,后來才知道這兩處竟然都是新石期文化遺址,是淮北的文化之根!濉溪老石板街的糊辣湯、臨渙的棒棒茶、東關的羊肉湯和龍脊山的地鍋雞,熱氣騰騰的煙火氣無不勾起作者魂牽夢繞的鄉情,還有那香甜的黃里巴斗杏、塔山軟籽石榴、隔壁千家醉的口子酒、心心念念的柳孜隋唐大運河。
淮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潛移默化中源源不斷滋養并激發著作者的創作熱情和靈感,一件件真情流露、雅俗共賞的作品就像一首首小詩訴說著相城的歲月靜好?!案F天地之真,樂生態之美”便是淮北籍已故中科院院士、環境科學家王如松對潘曉冬作品的評價。在王如松去世之際,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胡錦濤兩任總書記致唁電表示哀悼,中央高層領導重視他的學術成就,王如松提出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論和所從事的城市生態學實踐,為國家生態戰略轉型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為淮北的生態治理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淮北人民不會忘記他,作者筆下那棲息著成群結隊野鸕鶿的南湖鳥島、荷葉碧連天的東湖等表現生態之美的作品同時也是對淮北一中校友王院士的緬懷。
謹以此文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了解淮北、發現淮北的美、講好淮北故事...現在就讓我們跟隨畫家的視角,領略一下淮北另一種別致的美。
潘曉冬畫作欣賞
《相山新雨后》
《杏花春雨黃里》
《化家湖岸菜花香》
《塔山石榴分外紅》
《飛來峰遠眺》
《古寺花木深》
《南湖朝霞波滿金》
《水天一曲清涼散》
《東湖新姿》
《歲月靜好》
《古鎮茶更香》
《永恒的豐碑》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