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
從初創期的“幼苗”,到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
作為安徽首個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合肥如何寫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又探索出了哪些“新招數”?在一些科技型企業的成長路徑上,或許能看到合肥的探索與實踐。
做“時間的朋友”
科技創新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需要“耐心資本”的呵護。
“耐心資本”,顧名思義,就是引導資本做“時間的朋友”,不受短期市場波動的干擾,陪伴硬科技、科學家與創業者“長跑”。
在合肥,一個初創科技企業僅憑幾項專利技術,就能獲得千萬級授信。一項量身定制的“共同成長計劃”,背后有“耐心資本”的長期陪伴。創新創業者手持“硬核技術”入場,投資方帶著“耐心資本”接棒,一個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正在加速構建。
走進合肥銳世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世醫療”)展廳,就像步入科幻電影的場景中,一臺臺全數字PET組成“隊列”,無聲地顯示著高端醫療器械的精密質感。這是一家誕生于高校實驗室的科創企業,專注于全數字高端數字分子影像設備的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
“高端醫療設備研發周期長、資金投入量大,想要快速產業化就必須有金融助力。”銳世醫療總經理張博表示,創業過程中資金是最現實的困難,過去為了給員工發工資,他將自家房子抵押貸款,才湊出70萬元“救命錢”。
最艱難的時候,合肥向張博伸出了“橄欖枝”。2021年,企業落地合肥后,合肥高新信用擔保有限公司以最快速度給予銳世醫療第一筆債券融資,合肥市產投集團領投第一輪股權融資,首批共獲得5000萬元風投基金。
有了資金支持,企業全數字PET產業化迅速步入快車道,不僅實現了海外銷售,還在山東費縣開辟了新的生產基地。2024年,銳世醫療銷售額超過億元,裝機量11臺,預計2025年裝機量翻番。
做企業的“陪跑者”,發揮好“耐心資本”的作用,是合肥給出的態度。合肥市打破傳統融資壁壘,聚焦科技型企業首貸、信用貸等需求方向,主動前移金融服務,通過設立專營機構、打造基金叢林、創新金融產品、實施“共同成長計劃”等創新舉措,推動金融服務從“看資產”轉向“看未來”。
在合肥,以國資擔當耐心資本先鋒力量的“基金叢林”正加速構建,市天使基金、種子基金、產業基金全鏈條覆蓋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支數、規模均實現3年翻番,還發起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投資促進基金、總規模28億元S基金等,有力支持項目落地。
全周期護航
這個3月,合肥經開區智能科技園科創金融工作站熱鬧非凡:站外,3月科創金融系列活動展板吸引了許多企業家駐足觀看;站內,工作人員耐心介紹打動投資人的商業計劃書如何撰寫,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都有哪些助企政策......
“科創企業需要全周期、接力式、定制化的科創金融服務。”智能科技園科創金融工作站運營單位——合肥恒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鄔王赟然表示,希望成為摸清科創企業切實需求的“監測站”、搭建銀企橋梁的“聯絡站”、共同探討科創行業發展趨勢的“學習站”、提供精準金融解決方案的“落實站”。
科創金融工作站,是合肥為科創企業打造專業化服務體系的重要舉措。為了全周期護航科創企業發展,合肥創新性地建立了“專職金融管家+多方資源聯動”機制,每個工作站配備專業團隊,整合銀行、擔保、基金等多方資源,構建“股權債權聯動、政策市場協同”的服務矩陣。合肥經開區財政局工作人員說,通過“周走訪、月回訪”的動態跟蹤機制,工作站已為285家企業建立了服務檔案,量身定制融資方案。
鄔王赟然介紹,不久前,園區內的合肥芯測半導體有限公司因需要購買新設備,現金流一度緊張。工作站了解相關情況后,將其列為重點服務對象,主動上門服務,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為其精準匹配銀行、地方金融機構的多筆授信。最終,企業共獲得1050萬元組合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除了金融支持,智能科技園科創金融工作站還經常召開科創金融對接會、融資策略分享會等科創金融活動,推出“微路演”“金融小時達”等服務品牌,切實強化科創企業與金融機構聯動效率,推動科創金融要素聚合發展;出臺“星火貸”“投聯貸”“專利貸”等科創金融創新產品,有效提升科創企業“首貸獲得率”,解決科創企業增信難題,助力企業“知產”變“資產”。
近日,第二批科創金融工作站名單正式發布,至此,全市已設立17家科創金融工作站,實現了縣區服務全覆蓋。數據顯示,首批工作站已為超過300家科技型企業提供了14.73億元的授信支持,有效緩解了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難題,為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勁動力。
精準“開方”
有人說,合肥如同一位醫術精湛的“醫者”,善于對科技企業發展中的“疑難雜癥”精準“把脈”、科學“開方”,讓每一戶科技創新企業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
安徽中科昊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聲紋AI技術研發、生產、運營和服務于一體的人工智能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度面臨流動資金緊張的問題。
興業銀行合肥分行在了解企業需求之后,主動上門并向企業推薦了專門為安徽省內科研院所孵化或入駐企業創設的“興科貸·大院大所專屬”產品,實現一周內授信批復800萬元。
興業銀行合肥分行科創金融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興業銀行合肥分行把科技金融作為戰略主賽道,聚焦科創企業融資痛點和難點,創設了16款信貸新產品,形成覆蓋全周期的“興科貸”產品體系。
在種子期、初創期,打造“校友貸”“興科首貸”“人才貸”等純信用貸款產品;在成長期,推出“廠房貸+技改貸+研發貸”的固定資產貸款組合,支持科技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升技術水平;在成熟期,提供員工持股并購、股權直投等貸投聯動服務,助力科技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興科貸”已服務科技型企業超800戶,投放金額超35億元。
興業銀行合肥分行打造“興科貸”產品體系是合肥市“科創金融”實踐的一個縮影。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汪駿飛介紹,為打破傳統融資的壁壘,合肥聚焦科技型企業首貸、信用貸等需求方向,支持金融機構主動前移服務,圍繞覆蓋企業起步、初創、成長、成熟全生命周期,構建“貸投債保”多方聯動的產品體系。
目前,合肥構建了225款“貸投債保”多方聯動的產品體系,初創期、信用類產品均超75%,覆蓋企業起步、初創、成長、成熟全生命周期。“共同成長計劃”為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提供成本更低、期限更長、額度更高的融資支持和一攬子金融服務,累計為3900戶科技型企業授信超1200億元。
欣欣向榮的春天,帶來蓬勃發展的希望。在合肥這片創新的沃土上,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攜手科創企業“共同成長”。
·合肥日報-合新聞記者 代敏·
責任編輯:祁夢寶